今年自第一個交易日(1月2日)開始,市況就沒有平靜過,與去年(2017年)完全相反,引伸波幅開始上升,這是第一個變奏訊號的出現,全球股市皆在該日連續上升,港股更創下連升14日的壯舉 。
至1月29日恒生指數高開低收,圖形上隱約開始了一個新周期:下跌周期,當一眾投資者仍然在尋尋覓覓下一個突破板塊時,標普指數及恒生指數自當日起已從高位漸漸回落。2月2日美股更出現雙周轉向的訊號,港股跟隨低開,開始了另外一種變奏訊號,引伸波幅急速上升。
一個新趨勢的開始,尤其是在頂底位置時,難度最高,也是最多爭論與猶豫的時段,而且下跌浪的開始經常與調整浪非常相似,容易產生錯覺,熊市的底部也總在市場最悲觀時產生,上升浪也與反彈浪相似,但發覺時,卻為時已晚,輕舟已過萬重山。
交易判斷難度就在於此,尤其是分秒必爭的交易員,經常要冒著錯判的風險而「偷步」,敏感度較高的交易員或許可從升跌節奏及引伸波幅中的變奏訊號看出一些端倪。
3月底至4月初的急跌急升看類只因貿易戰而起,但市場就是市場,裡面包含著各種不可預期的突發事件在內,投機市場上只有盈虧,沒有對錯,更沒有「本來」存在。
這就是股市,股市就是包含著各項因素:突發新聞、經濟數據、未知預期、夢想、情感及恐懼等等交織而成的價格變動。
無論技術圖形走勢多完美,支撐或壓力多強硬,也敵不過大市場趨勢的震撼,無論盈虧都只能接受現實,好淡倉中間,隔著歡笑與眼淚,時光不能倒轉,只能繼續往前看。
走勢本來就是升中有跌,跌中有升,牛市也有10%以上的回調,熊市也有10%的反彈。
市況波幅大,看升或看跌,比不上臨場決斷與心態的冷靜,畢竟錯誤的方向是一時,正確的心態是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