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政府推售多個新居屋,以滿足市民上車需求,雖然不少合資格的申請者都希望成功購得安樂窩,一嘗做業主的滋味,但又擔心將來轉售居屋時諸多制肘。
居屋是資助房屋的一種,市民能否成為居屋業主是要靠抽籤決定的,準買家會分為白表和綠表,前者是限制個人入息和資產,而每年分配的名額不同,後者則不限入息及資產,只要願意交出公屋就可更換到居屋。由於居屋有房署做後盾,銀行對居屋的按揭會較為寬鬆,而私樓比較嚴謹,買家需要通過嚴格的入息審查和壓力測試。
不過,別以為居屋容易承按,售價又較私樓平就代表一定好,事實上,購買居屋是先甜後苦的,雖然居屋定價一開始比市價有折讓,一般為五至七,但出售限制很多,如果業主將來打算出售居屋單位,必須按市價為單位補地價,否則絕不能在自由市場出售物業或放租。此外,如業主需用錢時,亦不能在銀行加按,所以居屋只能解決業主的住屋需要。
相反,購買私樓就是先苦後甜。即使買家最初入市時供款較多,但除了自用之餘,只要業主有需要,該單位可以在市場任何時間自由買賣及出租,或向銀行、財務機構加按套現,因此私樓不單能提供業主的住屋需要,更是業主的長遠投資工具。
延伸閱讀:置業王道——上車換樓投資全攻略 King Sir 著
電子書試讀:https://goo.gl/jAH6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