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不覺,筆者已執筆近七年,而大部份內容都是有關技術分析的研究,當中包括概念及方法,可謂殊不容易。然而,每次在寫專欄前,筆者都會花不少時間做研究,然後將成果與各位讀者分享,因此每一篇都是筆者的心血。
做技術分析研究的其中一個要點,是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及對各種技術指標有一定的認識。例如在股價出現升浪後,要懂得運用哪一種指標來作輔助,以確認觸發點;又或當調整時,如何借助指標判斷見底反彈。
據過往經驗,較易捕捉的走勢是大漲小回的強勢股。由於相關股份有資金追捧,因此調整幅度亦普遍較少。筆者今次分享的方法有兩個重點,第一是要確認強勢。第二是見底反彈的理想入市位。
一般而言,大部份投資者用的移動平均線都是以收市價計算;但若用高位或低位計算,將可突顯勢頭及加強判斷。例如股價在10天線之上,技術上可視為短線走勢向好。然而,在進一步加強效果的情況下,可利用高位計算的10天線。方法是當陽燭低位高於10天線的同時有成交量配合,均屬強勢。
在確認勢頭後,下一步是等待調整出現時趁機撈底。由於股價波動多會有規律,所以在捕捉低位時可利用此特點。基於相關股份是強勢股,因此大部份時間低位會高於10天線。藉此推算,10天的平均低位會是波幅下限。當股價回落至下限時再配合支持形態,出現短期低位的機會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