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Boris Lee / Boris Lee:賺「比特幣」可以靠挖礦,不過…

Boris Lee:賺「比特幣」可以靠挖礦,不過…

Boris Lee

香港資深科技新聞記者,現為科技新聞專欄作家,並為初創企業提供專業媒體策略建議。2003 年入行,由硬件軟件電子遊戲到商業方案內容均曾涉獵。

近日比特幣價格「又創新高」,截稿時已突破 7,500 美元。原因其實沒人說得確切,不過大多認為是位於芝加哥的全球最大期貨交易所CME Group,計畫在今年第四季推出比特幣期貨商品,並與比特幣交易所「雙子星」合作在明年推出加密貨幣衍生品交易,利好消息帶動比特幣升幅。

有人笑言,與其借孖展兼不知是否抽得中自己的抽新股,還不如買比特幣來得實際。畢竟今年年初時比特幣還不過是 1,000 美元不到,但今天已來到 7,500 美元(也許讀者讀到時已升穿 8,000 美元了),即使是一個月前也不過是 4,500 美元,新股就算升幅再大也不可能有那麼驚人。

要獲得比特幣,不外乎三種方式:交易購買、以比特幣收取貨款,又或是自己挖礦。最近就有交易所在灣仔開幕,據創辦人表示該公司可買賣市場上 1,100 多種加密貨幣,場內 3 台比特幣買入機更提供賣出功能,能夠真正做買賣,雖然方便,但買賣差價較其他場外交易為闊。

當然讀者也可選擇在網上買賣,不過就有機會遇到詐騙的公司,甚至是裝糊塗的也有。筆者就聽說過有人在低位買入比特幣,信用卡也刷了,但幾日後也未完成交易,而比特幣價格卻大漲三四成,這時交易場就辯稱系統出問題而無法完成交易,願意退錢,但實際卻可能因為蝕了差價而不願意完成交易。雖然一開始不是騙局,但耍無賴卻更可惡。

另一個方法是在生意中收取比特幣做報酬,最有名當然是 WannaCry 的駭客用比特幣做贖金,又或是在暗網的黑市交易,而之前筆者介紹過在日本 BIC Camera、台灣的 Coin Cake 消費,甚至在曼克頓用比特幣買樓也屬此類。不過在香港願意用比特幣作為報酬的個人或公司非常少,相信隨著比特幣不斷漲價,未來會有更多公司願意吧。

之前已在本欄解釋過挖礦的原理,簡單而言就是為比特幣提供運算資源,成功後就會得到一定數量的比特幣為報酬。由於挖礦背後其實需要大量的成本,因此並非「無本生利」,但如果很早期就加入的礦工,的確今天已賺得盤滿滿。

根據比特幣創造者中本聰的構想,比特幣的上限只有 2,100 萬枚,每次更新區塊平均約 10 分鐘,礦工在成功更新區塊後會獲得比特幣做獎勵。為了保持均衡,平均每 210,000 區塊(四年)就會把獎勵(產量)減半,一開始這獎勵是 50 個,後來是 25 個,現在是 12.5 個,在經歷 33 次減半後,預計在 2140 年將會減半到極限而停止。

這就是為何說愈早加入賺得愈多,50 個比特幣以今天單價約 7,500 美元計算即是 37.5 萬美元,就算扣除硬件和電費、冷卻成本,收入依然驚人。目前一次獎勵已減至 12.5 個(93,750 美元),但運算難度提升了之餘,競爭的人也多,除非能夠壓低電力、冷卻等成本,同時比特幣單價上升,否則挖礦已愈來愈不划算了。

為了讓沒有技術的一般人也有機會參與,有些公司會推出雲端挖礦(租用雲端運算來挖),又或是共同投資礦池(Mining Pool)的投資計畫。亦有一些駭客乾脆把運算力「外判」,例如盜版網站「海盜灣」就被發現在網站 JavaScript裡偷偷加入挖礦代碼,早前亦有發現駭客在手機程式中加入挖礦代碼,使用者的電腦或手機資源會被用來挖幣而不自知。

下一篇再談談挖礦相關的資訊。

Share Button
Site Protection is enabled by using WP Site Protector from Exattosof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