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Boris Lee / Boris Lee:日本Bitcoin消費新體驗!

Boris Lee:日本Bitcoin消費新體驗!

Boris Lee

香港資深科技新聞記者,現為科技新聞專欄作家,並為初創企業提供專業媒體策略建議。2003 年入行,由硬件軟件電子遊戲到商業方案內容均曾涉獵。

早前筆者去了日本出席幾個創科有關的活動,還順道體驗了一下如何用比特幣在日本消費。日本是全球少數民間對比特幣消費持正面態度的國家,很多民間企業都接受顧客以比特幣為付款的方式,而且不是規模小型的公司,像航空公司、大型連鎖電器商店、百貨公司都接受比特幣消費。

由於比特幣確認交易的速度需時,確認交易完成往往需時十多分鐘以上。如果作為日常交易方式就很麻煩,在這十多分鐘的空檔,付款者有可能把原本用於支付的比特幣用於其他交易之上,造成雙重交易的情況,但商戶總不能要顧客在櫃檯前等待20分鐘,確認成功付錢後才能離開,這就是比特幣作日常交易貨幣的一大難題。

這兒要先簡單解釋比特幣的機制。很多人知道做「礦工」能賺到比特幣,但礦工職能是甚麼?礦工是區塊鏈上交易的驗證人,負責驗證每筆交易的真偽。然而每位礦工都需要透過解決一條極為複雜的數學算式,來獲得驗證交易的資格,驗證人每次在完成驗證後都會獲得一定的比特幣作為獎賞,而比特幣交易也在完成驗證並寫入區塊的一刻才算完成。

而這個交易過程的速度視乎幾個因素影響,一是當時比特幣的交易是否頻繁,二是作為交易的收款方是否願意付出較大的手續費來換取優先處理。最極端的情況是有交易需要數天才能完成確認,這交易速度在一般零售消費市場是絕對不可能的。

而弔詭之處就在這兒。由於比特幣是不容雙重交易的,而確認交易的合法性是礦工把資料寫入新區塊的一刻,而不是付款先後,於是也可能因為較後的一筆交易因願意支付較高的手續費而搶先完成交易,如果銀包裡的比特幣餘額不足以支付另一筆交易,那較早的一筆交易就不會成立。

不過實際交易是否真的不可能呢?既然Bic Camera和樂桃航空都接受比特幣交易,而前者更是傳統門市零售,那就證明未必不可行。筆者這次就選擇在Bic Camera使用比特幣消費來測試,看看他們是怎樣處理這難題。

在交易過程中,收銀人員需要使用一部接駁了POS系統的手機並透過比特幣錢包交易,過程只需數秒。雖然這時已可拿著貨物走出大門,但如看一下錢包紀錄會顯示這交易是Unconfirmed,直到筆者20分鐘後上了電車才顯示Confirmed,換言之實際完成交易依然是20分鐘。

當然筆者沒有嘗試做雙重交易來測試,欺詐是犯法喔!不過筆者研究Bic Camera的交易條款來看他們怎樣自保,發現為了降低風險,Bic Camera限制每筆比特幣支付的交易上限是10萬日圓(約7,000港元),而且沒有下限,換言之就算是數百日圓的交易也接受比特幣支付,這跟一般非現金交易只有下限、沒有上限的情況剛好相反。

由於比特幣交易成本比其他交易方式少,因此就算是小額交易也不會因交易費而蠶食了利潤,反之由於有一定機會的雙重交易風險,因此有10萬日圓的上限,使損失控制在範圍內。

正如信用卡交易也有一定風險,商戶接受比特幣支付實際是看怎樣駕馭風險,未必就需要把顧客扣留到完成交易為止。Bic Camera的處理方式其實很務實,也反映在門市零售使用比特幣並非那麼不切實際。而像一些大筆交易(如樓宇買賣),又或是並非即時付運的交易(如廉航機票),確認交易需時的缺點就不會那麼嚴重,應用比特幣的難處也較少,如果再考慮比特幣的升值潛力,就更會覺得風險未必很高。

比較起來,比特幣價格波動大,交易一刻到確認一刻的時差裡的波幅應該由誰來承擔風險,反而是更大的問題。雖然能參考信用卡海外交易處理匯率的方式,但缺乏中間人的交易就很易變成「店大欺客」,或許智能合約會是解決問題的出路也說不定。

Share Button
Site Protection is enabled by using WP Site Protector from Exattosof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