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銀行中,資產和負債的增長均會局限溢利增長,只要對渣打集團(2888)的資產和負債增長及地區增長情況存在敏感度,便可知道渣打股價下跌早有先兆預警。嘗試把時鐘撥前,看看在2012年全年及2013年中期財務報告,甚至之前的財務報告,是否可以預警倒退?而同樣發展又有否延續至今天?
林智遠。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鄔碩晉。資深會計師,在不同的會計範疇歷練廿多年,專長企業重整及法證會計等專項工作。現任職一家上市公司,負責企業融資及項目發展的工作,喜歡從財務報表,發掘被數字隱藏的現象。 |
在2012年全年及2013年中期財務報告中,渣打的總資產和總負債,都是以每半年溫和的2%至3%增長。從事借貸的銀行,資產和負債數額直接影響利息和經營收入,增長放緩必然局限收入增長。故此,渣打在2012年下半年經營收入增長,只有0.4%;2013年上半年經營收入能有6%增長,主要是「買賣收入淨額」增長43%,但未計10億美元商譽減值及其他調整的溢利,只較去年同期上升4%。如減值計入溢利中,除稅前溢利甚至是倒退16%。
下降的軌跡
影響渣打整體溢利是否只因個別地區表現?渣打的確為韓國地區作出商譽減值和其他撥備,但進一步看財務報告附註,除香港區和非洲區外,其他六個地區的經營收入和溢利,都未能連續保持增長,在新加坡和其他亞太地區,甚至連續出現溢利倒退,早兩年印度及中東也已連續倒退。基於以上分析,怎可能預期2013年下半年能逆轉這倒退的趨勢呢?
或者,從圖表趨勢看,也能看到2012及2013年正是轉折的開始。
溢利及溢利率倒退早現
渣打2013年的最終業績,收入與預告一樣「大致持平」,但除稅前溢利卻並非「輕微下跌」,而是下降超過一成,主因當然包括商譽減值,但部份區域的業務倒退和貸款撥備增加也不能忽視。
就如上述分析一樣,渣打大部份經營地區都錄得經營收入和溢利倒退,唯一仍有增長的區域是香港和印度,而印度更是倒退多年後的反彈,令人擔憂升勢能否持續。再者,渣打總資產上升7%的同時,客戶貸款只上升4%,換言之收入上升的幅度將受局限。
如以業務的客戶類別分析,渣打無論在個人或企業銀行業務的收入增長都不大,而整體溢利倒退除了由於商譽減值和其他撥備外,就是因為個人銀行業務的溢利倒退而做成。渣打個人銀行業務經營收入持續上升,但除税前溢利卻下跌,代表溢利率下跌。
綜合而言,渣打2013年的業績表現呆滯,溢利及溢利率倒退,下降的軌跡已漸漸形成,是否可以立即打破?2014年是渣打艱辛的一年!
加速下降的一年
2014年中期業績,渣打沒有進一步商譽減值,但利息收入、經營收入及除稅前溢利都持續下跌,分別是3%、7%和2%,下降的軌跡並沒有逆轉。那時,有誰能猜年終的全年業績將會是更大的倒退?
2015年3月,渣打公佈2014年全年業績,經營收入不能持平了,要下跌2%。但在商譽收縮抵銷部分貸款撥備增長下,渣打的除稅前溢利竟大幅倒退三成(圖表1.51),未計減值和稅項前的經營溢利也下跌15%。
如以業務區域劃分,渣打八個分區,除大中華和非洲外,全部區域的經營收入和溢利都下跌;當中,大中華的經營收入佔整體經營收入約三成,仍保持7%的增長,可是除稅前溢利卻也開始倒退,下跌7%。大中華區域中,渣打在中國的除前溢利大幅下跌四成。
倒退仍未告終
換言之,2014年,渣打僅有只佔整體除税前盈利約16%的非洲區域,仍能保持溢利增長,而其他區域的溢利都倒退。大中華區的溢利雖然倒退,但其除稅前溢利佔渣打的整體除稅前溢利,上升至超過五成,而大中華溢利中約84%更是來自香港,即渣打43%的除稅前溢利是來自香港。
無論以任何客戶類別分析,渣打的除稅前溢利都是倒退,其中,企業及商業類收入和溢利都下跌,除稅前溢利更是下跌26%;個人及私人銀行的收入雖能保持微升,但除稅前溢利卻同樣下跌達7%。
以上種種渣打的變化不是偶然出現,分別只是大家有沒有分析渣打的財務報表,和了解數字和升降的啓示。
更嚴重的可能是渣打的業績倒退似乎仍未告終,2014年底的資產負債表顯示,渣打持續上升多的客戶貸款不升反跌,下跌2%;反之,現金及央行結存卻大升超過一成。是渣打已找不到新客戶或新貸款嗎?下降的軌跡還未完?還是繼續加速下降?
無論答案是怎樣,渣打和銀行股的故事帶給大家的啟示,是分析財務報表可以決勝股場!
延伸閱讀:《計論明星股》林智遠、鄔碩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