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樓市攻略 / 龔成:無自住物業,非社會必然責任!

龔成:無自住物業,非社會必然責任!

龔成

於銀行工作多年,過往10年的投資成績,過半數能獲利超過一倍以上,曾在萬多元月薪的狀態下,憑投資累積數百萬財富。著有《50優質潛力股》及《80後百萬富翁》等。

有年青人會認為,擁有私人住宅是必然的事,但事實上,要擁有自己的物業從來都不是輕鬆的事,更不是理所當然的事。90年代利息高企,10厘息只是平常事,沒有P-的年代,只有P+的年代,供樓的業主都慨嘆自己如同幫銀行打工。例如,$200萬樓借7成供20年,在2厘息時期每月只供$7,000,但在10厘息時期每月卻要供$15,000;相比現時,從前的樓價較低但利息卻比現時的高,雖然從前的樓價比現時低,但卻不代表供樓比現時易。

直到「沙士」前後,經濟持續低迷、失業率高企,不少大學生畢業就等同失業,而樓價只跌不升,已買樓的人下場都頗為可悲。當時的樓價的確很低,但在連份工都不知能否保得住的情況下,能作出買樓決定的又是否一件容易的事?現在事後孔明看當年,當然認為當時有買樓就好,但能有錢買樓的,可能已一早有準備,並有勇氣在當時環境作出如此決定。

我並非叫大家放棄買樓的念頭,而是叫大家(尤其是某些只懂大聲抱怨而沒有行動過的人)明白,不要認為「擁有自己的物業」是社會的必然責任,你自己必須作出努力、準備,並有所行動。

有未畢業的學生抱怨樓價高、有從未睇過樓的人抱怨買不到樓、有未開始儲首期的年青人抱怨上車難……若你打算置業,與其花時間抱怨,不如多作準備,努力儲錢、耐心等待及尋找機會,多花時間去學習、分析樓市,比起只懂在家抱怨好十倍!

Share Button
Site Protection is enabled by using WP Site Protector from Exattosof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