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投資者在股票投資上經常會遇上「息大本無歸」的情況,即是股份每年派息不錯,但在計及股價變幅後卻是虧蝕。例如追蹤恆指的盈富基金(2800)一年波幅達16%,但是股息率不足4%。如果只是股價買貴了,耐性夠的話,收的股息總有一天可以彌補;但如果買錯了,基本因素變差,股價更可能持續地下跌,令財富貶值。類似情況不斷在藍籌指數股發生,最經典的例子莫過於是匯控(0005)。為甚麼要安穩買藍籌股長揸收息這麼難?認可財務策劃師Desmond就綜合了以下一些原因:
1) 藍籌股中太多金融股
銀行及保險的會計準則複雜,加上監管機構的要求愈來愈多,以致生意能見度低,業務和業績難以為普通小投資者分析及預測,買入這些股份後可謂望天打卦。
2) 金融大鱷橫行
大戶為了將指數舞高弄低,通常會透過操控重磅成分股來達到目的。例如很多投資者都認為,中國移動(0941)根本是一隻業績平平無奇的現金牛公用股,但由於市值大的關係,容易影響指數表現,故一直被大鱷們大幅炒上炒落。
3) 電腦程式交易流行
大部份指數股均由莊家以電腦程式在背後操控,大市或公司本身有任何風吹草動,都能立刻作出反應,最近很多藍籌股發出業績後,當日股價均出現高於3%的波動,波幅率遠遠高於股息率。
4) 指數股的衍生工具副產品盛行
例如投行發行的窩輪、牛熊證,以為銀行銷售的股票掛鉤票據(ELN),大戶為了控制衍生工具結算的輸贏,往往會傾向在正股身上進行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