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投資者會用PE或PB來分析股票,而存續期(Duration)概念則是買債券時要懂的基本分析。但近年很多投資債券的朋友,竟不知「存續期」為何物;而市面雖有不少教大眾買債券致富的書籍,卻對存續期隻字不提,結果令投資者在加息週期開始時買入20年長債(甚至永續債券)!你說這些作家是不是害人不淺?!
所謂「存續期」,是用來量度債券支付出來現金流(定期派出利息及到期歸還的本金)的平均到期日。存續期的數字越長,債券價格對市場利率的敏感度越高。存續期越短,利率升跌對債券價格的影響就越小。市場利率升跌與債券價格視為相反關係。
假設其他因素不變,如果加息週期即將展開,就應該投資存續期較短的債券,因為存續期較短的債券對市場利率敏感度較低,抗跌力相對較強。如果預期市場減息,應投資存續期較長的債券,因為債價對市場利率較敏感,債價上升的空間便較大。
現在美國正式展開加息週期,有意投資債券的讀者,應了解存續期這個概念,避免選擇存續期長的債券,以免因加息而遭受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