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戰之中,技術分析的確能夠使我們了解投資者(尤其大戶)的活動和心態,也有助預測市場走勢。選擇股份,我信奉基本分析;選擇時機,我卻會運用技術分析。因為過去的投資經驗告訴我,這樣能夠賺錢。
黃瑋傑,輝立證券董事及輝立資產管理基金經理,亦為著名財經專欄作家及財經節目主持,人稱「黃師傅」,廣受投資者愛戴。 |
我習慣使用的技術分析,包括形態分析、陰陽燭、相對強弱指數(Relative Strength Index,簡稱 RSI)、移動平均線(Moving Average)、成交量等,都是最普及的方法。
因為愈多人使用的方法,即愈多人會對其發出的「訊號」作出反應,從而令有關的技術分析更為準確,造成一個良性的循環;所以我認為運用技術分析,簡簡單單的靈活運用便可以,不用刻意的貪多求新。
形態分析決定何時買入
所謂「形態分析」,其實就是從股票圖表中,觀察一些走勢規律。譬如「頭肩頂(Head and Shoulders Top)」和「頭肩底(Head and Shoulders Bottom)」
是大市轉勢的訊號、「雙頂(Double Top)」反映後市無力再創新高、「雙底 (Double Bottoms)」反映後市有支持,以及在「杯柄(cup-with-handle)」形態出現之時,可把握入市良機。
以上所言,並非「江湖術士」信口雌黃。美國華爾街頂尖投資專家奧尼爾 (William J.O’Neil)提出的CAN SLIM投資系統,就是以基本分析配合圖表 的形態分析而成的。奧尼爾的著作 How to Make Money in Stocks (港譯《圖勝天下》),全球銷量逾百萬本,追隨者甚多。
奧尼爾雖然喜歡觀看圖表,但CAN SLIM 的選股法則,依然以基本因素為重。 同樣地,我亦希望讀者不要本末倒置。投資股市,始終應以選股先行,然後考慮資產配置,最後才用技術分析幫助自己決定何時買賣。
陰陽燭觀測行情
另一種我經常使用的分析方法,是陰陽燭(Candle Sticks,內地又名「K線」)。 陰陽燭已有數百年歷史,原是日本米商用來觀測行情的方法,後被應用於股市。
相較於一般線圖,陰陽燭可以提供的資訊較多,例如低開高收的交易日,以白色(或空心)的「陽燭」來代表;高開低收的交易日,則以黑色(或實心)的「陰
燭」來代表。另外,陰陽燭的「燭身」還反映了當日開市價與收市價的位置,而連接燭身上下的「影線」,則代表整天交易的最高和最低的價格。
因此,陰陽燭自成一套獨特的圖表形態。例如連續三日出現長形「陰燭」的「三 隻烏鴉」,就是反映後市向淡的形態;相反連續三日出現長形「陽燭」的「三個白武士」,則反映升勢開始。
注意成交量變化
如果升勢持續配合高成交量,某程度上是反映了市場大部分的投資者都認同升勢。由於人類是群居動物,有集體行動的本能, 故此後市繼續向上的可能性較高。同一道理,如果跌勢持續配合高成交量,則是市況持續下滑的警號。
至於移動平均線,則是將連續一段時間內(短至2天,長至250天)的平均價格, 連成一條動態的平均線,從而得出概括的走勢方向。投資者可能經常都會聽到我在電台說,甚麼 50 天線(短線升線)升穿 250 天線(長線升線),出現「黃金交叉」,是利好訊號;又或是甚麼「死亡交叉」,是利淡訊號。說的,其實就是移動平均線。
而我常說的「超買」、「超賣」,說的則是 RSI (Relative Strength Index,相對強弱指數)。RSI 的原理,是比較一段時間內(普遍用 9 天和 14 天)的平均升幅和平均跌幅去預測後市走勢。
移動平均線看走勢
其好處在於指引清晰,當 RSI 指數高逾 80,就是「超買」訊號,反映投資者蜂 擁入市,可能意味短期升勢過急,或會遇上阻力回軟。反之,當 RSI 指數低逾 20,則是「超賣」訊號。
不過,投資者不要一見「超買」便沽貨,因為大市可能會於整固之後,再創高峰的。所以說到底,技術分析還是要配合基本分析才行,不能死硬的「按本子辦事」。
另外,運用 RSI 亦要留意「背馳」的情形。即是股價如屢創新高,但 RSI(在 超買區)卻有下滑之勢,與股價背道而行,便意味著升勢可能無力持續下去。 相反,股價如屢創新低,而 RSI 並未跟隨下跌,亦可能是轉勢之象。
延伸閱讀:《股市是平的》黃瑋傑 著
《圖勝天下》奧尼爾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