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山教授認為,「再平衡」(Rebalancing)有助遠離「高追低沽」的危機,設定投資組合時絕對不可忽視!但當「再平衡」操作愈頻繁,散戶所承擔成本則愈重。從策略而言,每半年或每年進行一次再平衡才是首選。另外,市場上亦有三種「再平衡」策略,供大家參考:
策略1:時間為本
以最初設定的時間因素作為主導再平衡操作策略,即以時間作為唯一標準,如每天、每月、每季或每年。故此,散戶不需要理會投資組合的資產配置與原先既定目標有何偏差或變化,只要按計劃定時執行便可。
策略2:偏離幅度為本
和策略1相反,這策略是忽略時間因素,只要投資組合內的資產配置與原先設定的幅度出現偏離(例如1%、5%或10%),則不管時間長短及成本多少,都需要作出再平衡操作。因此,操作次數或會變得非常頻繁,若市況大上大落,甚至可能一天一次,但亦有可能幾年也不操作一次。
策略3:共同考慮時間及偏離幅度
就是將上述兩個策略結合,把時間和偏離幅度一同考慮。散戶要事先確定檢查投資組合的時間(例如每月、每季、每年),以及偏離幅度(例如1%、5%、10%)。總之,就是要兩個因素都附合,才能作出再平衡操作。
但無論是哪種「再平衡」策略,重點都是堅守執行紀律。對任何散戶而言,投資紀律是最具有難度的,特別是遇上大跌市時,散戶會受到打擊,導致對後市失去信心,因而失去投資動力及慾望,不想花時間和金錢進行再平衡操作,最終錯失重要的投資翻身良機!
延伸閱讀:《FQ思維2:穩健投資很簡單》
電子書試讀:https://goo.gl/xgXs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