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富足理財 / 黃元山:厭惡損失 反得不償失

黃元山:厭惡損失 反得不償失

投資者由於厭惡損失這個天性,根本就不喜歡波動性,亦往往沒有勇氣於跌市時毅然入市,故錯過了股票的投資機會。

About the author

中文大學全球政治經濟社會科學碩士課程客席講師、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國商學院客席副教授。著有:《FQ思維:投資其實很簡單》及《FQ思維2:穩健投資很簡單》。

所謂的厭惡損失,不單指人不喜歡損失,更指同樣的金額損失所帶來的痛苦,會比贏同樣的錢所帶來的高興更強烈;賺了100 元的快樂,遠比不上損失100 元的痛苦。

由於人性有這個厭惡損失的特質, 要賺取股票的額外回報, 亦即是Volatility Premium,就顯得份外困難,尤其是在經濟衰退或股票熊市的時候。

成名已久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康納曼(Daniel Kahneman),著作《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 2011 年一出版就成為經典,把其畢生功力,用簡單淺顯的文字,呈現讀者面前。其中一節,康納曼提醒投資者要有廣闊的視野,才能減少厭惡損失這種人皆有之的心態所帶來的痛苦。

康納曼指出,這個想法的問題是,不止我們會因為「感覺」上的預期回報是0,而非實際上的50 元,放棄了爭取回報的機會;更重要的問題是,就算把這個心理因素(損失感覺是雙倍於贏的快樂)計算在內,只要我們不是只玩一次,而是有多次的機會,感覺上的預期回報其實也會轉為正數。

對理財投資的啟示是,投資者都應該抱「大戶」心態。大戶心態不代表要錢多,資金雄厚的機構投資者也不一定有大戶心態。大戶心態是要宏觀地看自己的資產組合,而非只看每一次投資之後的痛苦和快樂,彷彿沒有明天,沒有下一次再試的機會。厭惡損失是很難克服的人性,但如果沒有大戶心態,厭惡損失會使我們損失更多。

 

相關閱讀:

《FQ思維(2):穩健投資很簡單》>>>https://goo.gl/ct7uEE

電子書及試讀>>>https://goo.gl/3ut2YG

Share Button
Site Protection is enabled by using WP Site Protector from Exattosof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