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富足理財 / 陸庭龍:「私人銀行」的私人之處?

陸庭龍:「私人銀行」的私人之處?

一般投資者,俗稱「散戶」,跟專業投資者的分別在哪裡在投資的事宜上,沒有公開考試來評定水平,那些大學校外進修、專上學院或私營機構提供的投資課程,著重於知識教育一方面,也不可拿來作開設戶口時證明是否「專業投資者」的根據。

 

陸庭龍

陸庭龍在金融行業擁有超過三十年經驗,同時為香港信報和i-Money財經雜誌的專欄作家,以及香港有線電視財經頻道的金融嘉賓主持。2008年加入恒生銀行,現任私人銀行及信托服務主管,善於從宏觀及細微的因素中分析投資難題,以達成一個簡單有效的解决方案,具有豐富的金融實戰經驗

8 百萬元資產

在監管機構和銀行的角度出發,「專業投資者」的資格是以開設戶口內的資產金額為準則,擁有 8 百萬港元( 1 百萬美元)資產的客戶才被確認為專業投資者。至於為甚麼是 8 百萬,而不是 1 千萬或再多些,背後並沒有甚麼科學計算,可能是在政策咨詢期間,大眾認為私人銀行普遍以 1 百萬美元為最低開戶金額要求,便沿用這個標準。

成為私人銀行客戶,其待遇及投資上的優勢跟一般零售銀行有甚麼不同我認為有兩點可以說說,一是個人的體驗及感覺。貴為私人銀行客戶,有專屬和指定的客戶經理提供服務,一般來說,私人銀行的客戶經理所要求的專業履歷和經驗較一般零售銀行為高,客戶視晉身私人銀行為個人身份的進階,私人銀行客戶經理也視投身私人銀行服務為其職業生涯的進階過程。

 

享硬件個人化優勢

另一點是硬件的優勢,就是私人銀行的服務平台及其產品的多元化。 零售銀行是以服務大眾化市場為主的,因為客戶的數量龐大,一切服務及產品皆以標準化(Standardization)為主,銀行從服務水平、銷售渠道、風險管理為出發點,選定了特定範圍的產品給客戶。

但在私人銀行平台,因為客戶全為專業投資者級別,他們擁有的資產量非常大,投資產品的種類極其多元化,你能想到的各種各樣因應不同市場變化的投資工具都大致俱備,但多元化不代表全是高風險的產品,風險級別由最保守至最進取的,以配合不同私人銀行客戶的投資 取向和需求。

 

相關閱讀:

《走進私人銀行的大門》


網上訂購>>>https://goo.gl/4wtsEh

Google Play電子書及試閱>>>https://goo.gl/d9SRfi

Share Button
Site Protection is enabled by using WP Site Protector from Exattosof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