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股票投資 / 價值投資 / 鍾記:疲弱的港股是「危」還是「機」?

鍾記:疲弱的港股是「危」還是「機」?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影響(近日發現的變種病毒Omicron更是來勢洶洶,投資者憂慮將會再次衝擊全球經濟和股市),加上內地重拳整頓和監管科網行業及內房債務危機等拖累,港股今年以來的表現差強人意,恆生指數跌至星期二(2021年11月30日)最低約23180點,較去年底27230點累計跌幅達15%,投資情緒低迷。

這個時刻,有些投資者也許會為過去一年投資表現欠佳而感到憂慮,並對後市悲觀,考慮是否須要進行減持或止蝕。另一邊廂,有些投資者也許會持有平常心,客觀和冷靜地應對,趁百貨公司大減價的時候擇肥而噬,吸納或增持他們心儀的優質股。不同的投資者具有不同的投資策略和行為,大致取決於他們的投資目標、風險取向(包括風險承受能力和意願)、投資時限、心態和情緒掌控能力等因素。

價值投資者往往喜歡趁市場充滿壞消息、別人恐慌令股市大跌的時候入貨,因為這樣才可以買得便宜,物超所值。收集優質股票的過程中,他們傾向採取「越低越買」的投資策略。值得注意是,當股票價格下跌的幅度大於內在價值的下跌幅度時,安全邊際便會增加,變相令投資風險減少。他們堅信「均值回歸」的理念,當市場上過度悲觀的投資情緒回復正常的時候,過低的估值便會修復,價格自然會回升至應有的價值。

相反,散戶很多時候卻被市場的情緒支配,在壞消息陰霾下,往往猶疑不決,不敢下注,唯恐短期股價會持續下跌,賬面出現虧損。假如散戶沒有好好了解公司的價值,只看見股價持續下跌的走勢,較難拿出勇氣趁低吸納呢!

要投資成功,投資者須要自我提升,嘗試做好以下的事情:

(一)加強了解公司的業務和價值,而不是經常盯著股票報價機。選股的時候,撫心自問:假如股市關閉三年,投資者還會投資某隻股票嗎?

(二)好好控制投資情緒,嚴守紀律;

(三)培養獨立思考、逆向思維;

(四)養成良好的投資心態,長線投資,不短炒、不投機。

跌市可怕嗎?現時疲弱的港股,究竟投資者看見「危」,還是「機」?

我傾向後者。我在本周(2021年11月29日至12月2日)恆生指數跌破24000點的時候,適量增持了股票的比重。增持的股票主要包括:

股票                         平均買入價(港元)

盈富基金(2800)           23.65

騰訊(700)             452

阿里巴巴(9988)           122.6

友邦保險(1299)           82.2〔較2021年1月15日沽出價104.4港元低21%(見<減持友邦保險(十)>)〕

銀河娛樂(027)             42.4〔較2020年11月10日沽出價65港元低35%(見<減持銀河娛樂(十三)>)〕

2021年12月3日

本文為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

Share Button
Site Protection is enabled by using WP Site Protector from Exattosof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