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歲晚,不少基金公司、投資銀行或股票行,紛紛出來預測明年大市走勢與恒生指數2018年的目標。我從傳媒報道,看到他們幾乎全部都看好後市,估計2018年底恒生指數應該可以攀得更高─32,000點、35,000點,建議投資者增持港股。我並沒有看到任何一間金融機構看淡後市,建議減持港股的。到底這些預測可靠嗎?投資者是否應該相信並照單全收?
當我看到這些預測時,立即想到西方有句諺語“Never Ask a Barber if You Need a Haircut”,連「股神」畢菲特(Warren Buffett)也有引用過這句說話,成為他的「投資箴言」。這句西方諺語直譯是「千萬不要問理髪師是否需要理髪」,因為他們有利益衝突,言論或意見可能並不中肯。試想想:當你問理髪師你是否需要理髪,假如他回答不需要,他便少了一單生意。
這種現象也會在樓市出現。我從來沒有聽過地產發展商會公開說:「現時的樓市價格很高,將會大幅下調,大家暫時不要買樓。」他們只會說:「有能力、負擔得起、自住的用家便可以買。」
我們也會經常聽到上市公司大股東或管理層說自己公司的股票抵買,估值偏低,價值被嚴重低估。我想:誰會公開說自己公司的股票昂貴,叫股民千萬不要買的呢?
以後大家見到這些關於股市或樓市的預測及言論,不妨思考一下說話人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