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港人因為過度消費、賭博、投資失利等欠下大筆債款,入不敷支,導致財困的個案時有聽聞。有人更因此申請破產,甚至自尋短見。恒生管理學院蘇偉文教授指出,理財不僅講求儲蓄和投資,也可以幫助減輕債務負擔,最重要是正面態度解決問題。
蘇偉文教授,香港著名金融學者,曾任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現為恒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經常接受媒體訪問,分享理財智慧。 |
如不幸債務纏身,面臨破產邊緣,便應跟從下述五項「錦囊」:
- 不要害怕;
- 找人傾訴,減輕心理壓力;
- 不要過分自責,以免泥足深陷,做出不理性行為,如將僅有的金錢押在賭博上,期望以小博大翻身;
- 千萬不要利用信用卡透支還債,因為信用卡的利率往往比財務公司的私人貸款利率還要高;
- 考慮債務重組。
我強調遇到財政困難的人士,千萬不要輕易選擇踏上破產之途。雖然破產保護令在四年後便獲撤銷,生活可回復正常,但是破產這個不良紀錄卻會影響你一生。曾破產的人日後借貸會增添困難,而某些職位,例如公司董事、部分高級管理層職位或某些專業資格也與破產人士絕緣。
破產紀錄影響一生
債務人應積極考慮債務重組,雖然這也可能令日後生活蒙上陰影(如不能擔任公司董事),但絕不可因為短暫財政壓力而走上絕境。
換轉角度看,銀行及財務公司也不想債務人宣告破產而使貸款撥入壞帳,因此,大部分銀行及財務公司願意與債務人商談債務重組,甚至在利率上有討價還價空間,使債務人的每期還款金額降低(但不一定代表金融機構願意減低借貸人的總還款額),正所謂「長命債,長命還」。雖然債務人在發放薪金的時候,大部分會被用來還債,每月剩下的金錢不多,但後果總比破產好。
社會上有一些社會服務機構如東華三院健康理財家庭輔導中心,可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輔導及支援。面對嚴峻的債務狀況,債務人緊記要尋找解決方法,不要過分執著,認為自己已陷於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