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1年的施政報告,九龍東就已經被指派為第二個核心商業區(CBD2),包括啟德機場舊址、觀塘商貿區和九龍灣商貿區,並於2017年延伸至新蒲崗。回顧這十年,九龍東有多少實質的變化?就是區內的重建項目如雨後春筍,特別是加速了九龍灣和觀塘海濱的發展進度。
然則回顧當日的分析所推論的屋苑升級並未有發生,特別是樓價只是隨大市上升,並沒有突出的表現。
細心一看,九龍東的商貿區的產業沒有多大程度的升級,相比於政府所講的核心商業區,無論九龍灣、觀塘仍然是予人後勤產業的印象,只不過在數量上有所提升。相比之下港島東鰂魚涌漸漸提升到科網巨企的地區總部,九龍東頂多是銀行和保險公司的後勤部門。既然沒有大量的高收入社群遷入,自然就沒有在樓價上反映出來,相反九龍西卻受惠於產業升級,特別是來自內地的工作人口,甚至連大角咀舊區的重建項目,樓價與奧運站僅差一線。
那麼啟德一帶的住宅和商業項目相繼落入中資之手,有沒有機會重演九龍西的升級步伐呢?筆者對之未能樂觀,最大的隱憂是沙中線、中九龍線、連接藍田隧道的T2幹線等項目,以至於高架單軌鐵路系統,要不是延遲落成,便是未有落實,對外交通設施未有改善,難免是塘水滾塘魚。證之於住宅樓價,亦難免只可以跟隨大市而欠缺突破性表現。
CBD2的教訓,亦可以引伸到政府規劃的未來CBD3東大嶼人工島,核心商業區的形成,是歷史、產業、交通基建所決定,並不存在長官指到那裡,那裡就鮮花滿佈,開花結果,對於抱有過大的期望往往會捉錯用神。下一篇將介紹一個無心插柳的個案:新界南。
(原題目為「城市結構大重組(2018年版):九龍東篇」)
城市結構大重組(一)(2013年版):九龍東,可參考https://tokuhon.blog/?p=15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