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慣例淡靜,唯獨今年例外,交易員繼續有大埋消息及標題供應,絕對有能力製造波幅,甚至一個似是而非的既定事實。
踏入近幾星期,環球資金走向其實殊不尋常,一方面高風險資產持續出現資金外流,股市走資規模在個別星期是歷來單周最大。而同一時間,最多錢衝入的,只有是貨幣基金,而且金額之多更是歷來罕見。用最簡單推論的話,環球市場對原本制定來年策略、大主題、及資金配置等等,有可能認為已經提早出現誤差,尤其近幾星期有關經濟轉弱的憂慮越鬧越大,資金全線避險泊向現金的同時,亦意味新一年只要市場得出一個相對像樣的共識,環球資金隨時會出現一個極大規模的調配,這既可以,亦不代表是絕對利好股市吧。
叫人不安在於,單看大市表現雖然維持一個靠標題充撐及維繫的上落市格局,但另一邊廂的期指市場,國指期貨的未平倉合約,其實一整個十二月份,都高企在三十萬張樓上水平,完全有大撼大的前奏,好淡角力隨時推至一個臨界點。
誠然,最少近一個月以來,港股以至區內股市或新興市場,走勢是跑贏美股,令到早前有關美股調整會引發資金流入區內,一時之間言之鑿鑿,相當逼真。但觀乎近日充撐大市的,似乎只有內地當局遊戲恢復審批推升一隻利好騰訊、懂憬內地樓市政策調控鬆綁等少數消息而已,形成升市期間,下跌股份更多,這樣的升市夠逼真嗎?
繼由中小股組成的羅素二千跌至熊市後,另一更具代表的納斯達克指數亦由高位跌了兩成,而逾半標普500成份股亦都步入熊市。美股調整如果才是開啟的話,美股以外的其它市場是禍是福似乎毋須有太不必要的幻想。美國聯儲局決定加息後,道指在三個交易日已下跌逾一千二百點,並且將避險推升至一個新階段。
還鮑威爾一個公道,在加息的同時,再下調明年加息次數預測,基本上已符合市場訴求,無奈在於決定公佈之後,才發現市場其實訴求不止於此。馬蒂斯請辭國防部長,有辭職信中強調,總統是有絕對權力委任一位想法一致的國防部長,既然如此我亦應該請辭。鮑爾威與其捱罵,連市場也企在特朗普的一邊,倒不如乾脆借用馬蒂斯的一句,轟轟烈烈為市場做件震撼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