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股票投資 / 胡孟青:投資市場的浪漫與悲壯

胡孟青:投資市場的浪漫與悲壯

新年依始,自各大投資銀行陸續舉行過環球推介會後,很多投資者都開始對區內、特別是中國股票市場樂觀,部份擬加倉、有部份更計劃減持成熟市場,轉投中國股票為首的新興市場。老實,估值吸引從來是中國股票最大賣點,但何謂一個合理值,又或者A股潛在上升水平,從來都是一個市場傳說。白一點,中國經濟增長數字易估,但股市合理值的估算,卻比任何一個市場股市都要困難。

胡孟青

獨立評論員,有「股壇小辣椒」之稱,擁有超過十六年證券研究分析經驗和超過六年財產保險基金投資管理經驗。著有《估市不如練功》。

內地鼎鼎大名的分析師任澤平,早前在公開場合就未來A股走勢說了一句簡短形容。他認為A股從來都不是中國經濟的晴雨表,A股已經超出科學的範疇,有相當一部份可以歸於文學的範疇。打滾內地分析界多年,任澤平曾經牛過,亦曾經比任何人都悲觀,上述一番說話大概反映內地部份資深分析師都學乖了。儘管他沒有進一步解說,但擺明已經提示了大家,判斷A股走勢是絕不能按基本因素考慮。

A股重上二千八,與其說是經濟表現,更直接推手是政策:包括兩融鬆綁、甚至有政策扶持券商行業,當然更加扎實的理由是,國際指數的納入,打造了一個萬億流入概念的故事。政策才是內地市場最大推動力,除此之外似乎沒有其它吧。因為供給側,產能過剩而又虧損行業,股票卻是最受追捧。現在因為5G,即使連牌照也未發,相關資本開支都未有數字,大家早就跑去、衝往相關股份。至於大灣區概念,憑市場的想像力或分析力,涵蓋行業及受惠股份之多,更隨時史無前例。

為什麼要形容分析A股屬於文學範疇,似乎離不開文學作品不是浪漫,就是悲壯,而這亦是包括國際投資者對內地股票的長期既有的極端想法。A股浪漫與悲壯情緒的滲透,卻有時破壞了政策原意及其優點,將好的東西加以放大,炒爆了、投資者虧本了,結果市場又誤以為是壞政策,導致好的政策亦可能變了質。

的確,任何一個市場都要玩弄鐘擺效應,內地更是數一數二的鐘擺市場。投資中國市場,判斷走勢某程度上是更容易,市場越悲壯,逆周期政策自會接踵而來,就等如人人說人民幣穿七、內地經濟增長隨時六也不保,最後都是反方向而行。

忠於數據的話,內地的上游價格走勢、及M1增長偏低都是不利訊號。上游物價很大程度上反映製造業表現及其利潤,從來如是,硬要將經濟轉型淡化數字重要性的話,本質上就是忽略了內地千千萬工人都要靠上游工業才保得住飯碗的現實。同樣,人行淡化了M1創新低的影響,惟該數字亦都是企業盈利、現金水平、以至投資市場走勢的另一指標。當然,大家目前就是選擇了浪漫,亦忘掉了之前曾經悲壯過。

Share Button
Site Protection is enabled by using WP Site Protector from Exattosof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