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市大牛市欲罷不能,氣勢難阻。《金融時報》評論版一文題為:In markets worldwide, sceptics lose the fight,形容得相當恰當。文中開宗明義指,作為媒體,以至評論,忠於事實之餘,凡事都理應帶有懷疑,但股市的大牛氣,已將市場應該抱有懷疑的精神,打得支離破碎了。文中承認,觀乎全球股市的表現,要盈利有盈利、要經濟表現,亦的確有經濟表現支撐,基本上股市的表現的而且確有基本因素支持,但估值超出可接受的範圍,亦是鐵一般的事實。
特朗普儘管一事無成,但他當選入主白宮後,美股升幅已經有百分之二十。而如果由2009年開始計算,美股累積升幅高達兩倍以上,諷刺的是,在這八年期間,財金官員及中央銀行經常大鬧經濟持續陷於低增長、通脹不能達標;如果股市仍然帶點反映實際經濟狀況功能的話,環球央行由始至終就是股市上升的大推手。
當利息跌至一個毫無意義的水平,為求追逐回報的投資力量就越來越大,而同時間央行的資金氾濫從未停止,今日的牛市有基本因素作為後盾,但並不代表在資金逐步回復正常化的過程中,股市仍然可以有條件去維持現水平的高估值。當然,市場比起中央銀行家更聰明,而且更具討價還價的能力,高估值而且只升不跌的市場走勢,現在反過來成為了市場最大籌碼,只要稍為調整一、兩成,誰說央行有本錢再繼續政策正常化的推進?
港股升穿了大時代的高位,如果以現市盈率計,估值上的確仍然較美國為首的成熟市場為低。說白一點,美股既然可以用八年時間,有兩倍升幅,只要越來越多意見認為港股有條件追回美股大部份升幅的話,誰敢否定任何可能性呢?說實話,內地既然有聲音認為A股正在美股化,反過來更具備誘因,再用股市的高與低,去作為展示實力的一種形式,將港股推得更高。在一個公認的國際市場去以走勢扭轉預期,豈不是比在A股再搞全民皆股,再來一次人造牛市更有作用。
市場作用既是定價,亦從中發揮影響力。內地要突破資本市場的缺口,幾年前發現A股有欠成熟。反觀本港,好處在於早就有一批外來資金,不時造好又造淡,在本港股市用價格去證明中國樂觀者是對,而對於中國因素抱懷疑者,變相受到懲罰,就是最直接了當。君不見,年內升幅最驚人的個股,好一批正正就是沽空最多的股份嗎?你嫌內房高負債、你批評眾安房產(00672.HK)只有概念,估值就毫不合理,結果股價就是證明大多數人是錯,願意順從主流,服從價格走勢,就會得到回報。
大國實力,由之前的經濟、政策,似乎又進一步推進在市場價格層面的遊戲。現在的牛市,再說是牛一抑或牛三的意義越來越細,經濟周期左右以往的股市走勢,惟經濟周期就早超出自然調節範疇。順我者獲回報,懷疑者受懲罰,全球市場如果已經出現一個持續單邊價格走勢的話,基本上全球已經暗中奉行了市場福利主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