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一觸即發,在於一念之間,隨時鑄成更壞後果,特朗普身邊的鷹派及極右派抬頭,將原本已是狂妄自大的總統,推向得更加瘋狂,而中國的發展帶來自信,或是是連香港特首都噏的內地用語「底氣」,在貿易戰已提升至民族尊嚴的前題下,立場越來越強硬。根本雙方暫時是毫無退讓餘地,期望G20期間兩國元首會面之後來個大和解,似乎不宜寄予厚望,現在看來會否單獨見面也會成疑。
美國橋水對沖基金創辦人戴利歐說得坦白,用貿易戰形容中美現時情況是徹底錯誤,因為現在兩國的博弈根本是意識形態衝突。過去幾百年,全球由白人主導,基督教、天主教是核心,經長期發展亦形成了西方所謂的普世價值。中國近二十年的冒起,種族、膚色、價值觀及制度全部與之格格不入,西方未能進步,東方卻不斷躍起,出問題是遲早的事情。
大國角力,誰來付鈔?無論特朗普政府抑或中國,都說得沒有錯,貿易戰是有能力應付。美國有的是金融市場話事權,必要時又可以重啟印鈔機,在企業回購不斷情況下,某程度上等同於中央銀行在買股票。至於中國,幾十年來的由上而下國家經濟機器運作成熟,控制預期更比美國為之強,十三億以上人口,每人每日若在中央政策鼓勵下多消費十元,數字上也非常可觀。可是,數字及市場表現的比拚,代價是本身的結構性問題更快暴露;美國已債台高築,金融市場再任由流動性氾濫,風險極高。內地同樣處於高槓桿水平,外貿受敵,要推動內部消費,到頭來又搞個大泡沫。當然,還有七百多萬的港人,長期以來單邊依賴金融業,現在主導權正正是主宰市場的外資機構大戶,稍為打句開口牌話要撤資、遷離在港亞太總部,也足夠糟糕得很了。
先口角繼而動武,有讀歷史都知,分歧越大,武力解決機會亦變得更高。中美跟以往不同,前者一直認為忍讓了幾十年,後者的國力冒起,兩國同樣對於調節市場駕輕就熟。或者,正正因為大家都有條件在打貿易戰期間,尚且有條件可以砌好經濟,造高市場,尋求妥協的迫切性亦變相減少。所以,期望兩國接受共贏,大前題是經濟及股市都要大跌,兩地以至全球市場恐慌升級。
股市被折騰,意料之內,全球股票資金出現大規模外流,債市繼續成為資金追捧對象。自零八年至今,市場由經濟及盈利主導的日子已變了質;若干年前左右大局的是聯儲局、繼而是歐債危機、踏入去年起貿易戰抬頭並火速成為控制全球市場情緒的首要因素,筆者不得不承認,最初也遠遠低估了其影響力。
相比起聯儲局政策及歐債危機問題,貿易戰令市場更被政治化、到近期根本是進一步涉及人為操控成份。特朗普揀中時辰發帖文,貿易戰的正面字眼在美股時段登出,負面內容卻選在美國股市收市後發佈,如果有一個國際中立而又權威的投訴造市機制的話,他根本已需要被查。至於內地,雖用國家隊資金撐市,但至少在訊息發佈上尚算有規有舉,在重大表態上大致點到即止,避免令市場火上加油或恐慌升級,相比之下,美國實在太過爛仔行為了。
市場完全是Event driven,既然中美不單止沒有協議,在臨門一腳反而再加關稅,根本就是鬧翻。多間外資大行都有不同估算,平均估計區內股市要調整百分之六至一成左右,估值要回到去年貿易戰升溫時左右水平。撇除預測的幅度,大行推斷不無道理,皆因近幾個月市場升勢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貿易問題獲得解決的憧憬,造就溢價提升,既然消失了,就要扣減溢價、甚至打回原形。不過,在一個人為操控因素抬頭的市場環境,任何客觀分析都難有準確可言,長官意志決定一切,要升要跌,就如電影中的狂人,哈哈哈!隨時按其人當時意願去按鈕一樣。
五窮、六絕、到七翻身?信者有,不信者無。可以預期,由於幾個月前的樂觀假設又再不成立,跟去年底的悲觀假設未有兌現一樣,分析界勢必再調整對中港股市的估值及目標預測。巧合在於,摩指月底正式再加A股比重,難得降降評級,亦為一直無意被動加倉A股的外資機構大戶來一個解困,鬆了口氣。誠然,人為操控市況下,股市已失控,大市機會或有限,但玩弄市場預期,故意舞高又弄低變得頻密,以為一切盡在掌握中,卻可能已暗自墮入玩出火的伏線。以香港的政治、經濟環境,假如香港被綑綁在一起,一旦評級機構考慮調低香港評級,即使只是「考慮」,因香港經濟增長已跌至0.5%,亦足以可大可小,尤其當美國不斷出招,投資者現階段最可取策略是 All You Can Short,待日月無光、大行如夢初醒轉淡之際,最低限度趁G20開會臨近前即6月28、29日前睇位食糊,因回補空倉的力量也可以很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