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百樂」曾跟友人談起「就業保障」的話題,友人的理念是,為了在老闆面前證明自己對公司的存在價值,並防止自己被放入裁員名單,於是會有意無意地將一部份工作的知識和客戶資料保留起來,這樣,她的工作職位就不容易被其他同事或新員工取替……不知這做法你又同意嗎?
這雖然有點政治不正確,但她所說的倒是大部份打工仔女的心底話,尤其是在又大又緩慢的大機構工作的那一群。大公司為求「優化」營運,往往向中層員工開刀!Why?因為他/她們人工高,若訓練一個新仔來pickup,公司只需付三份之一或更少的人工,相信這是很多中年危機人士的心聲。當知識需要轉移時,員工把公司關鍵的信息扣起來,在盤算猜妒之餘,公司的利益也受損,lose-lose situation。
畢竟,管理層也應讓員工能以適合自己的步伐,在機構内成長和建立歸屬感,並培養出自我和互相激勵、不段創新和學習的團隊精神,因為在一間有衝勁和活力的公司工作,員工的責任只會不斷提升,在公司擴大生意的同時,也相對要創造新的職位,並得以確保順利作出知識轉移。雇主應時時刻刻呼吸著這種文化,並和不同資歷或職位的員工分享。
話雖如此,百樂自己都曾在大中小型公司打滾過,MBA課程常常提及的甚麼「視員工為公司最重要資產,並以此為傲」的企業……老實說,有多少間能夠真的徹底執行?在辦公室政治的大環境下,大部份人都各懷鬼胎,在逆境、re-organization、公司合併或收購时,政治手腕比較弱的一群,就必定會被裁,很多時與工作表現沒太大關係;能幹的員工更常被權重的政治小人視為有威脅性已慘成內部鬥爭的犧牲品,例子比比皆是……員工為保飯碗,自會作出像我這位朋友的行為,可悲!
更深層次的思考一下,若身邊的每一個同事也抱著人人自危這思維去做事,你防我、我防你,這是我們想要的工作環境嗎?生活不快樂之餘,自己的創意潛能也被壓制著,對我們所能創造的社會價值也大減。但最可悲的,是利用隱瞞信息而達到所為就業保障的手段,充份暴露了一個人的缺乏自信和懦弱,並失去他/她的個人魅力和自我改進的能力,這是精明創業型雇主不願看到的。
「就業保障」只不過是一種過時的思維和因懦弱已產生出來的恐懼,根源既不是我們的老闆,也不是我們的同事,而是我們自己。當看清了,就業在人生的角色就會變得明確;快樂的工作,是來自我們對個人能力的肯定,是一種充滿自信和泰然的心態,只要自己有料,東家不打打西家或自行創業,who cares about job security any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