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通過濫發鈔票分薄人民財產,平民百姓難以扭轉政府印鈔策略,人民活在濫鈔時代下,絕對不能承擔不理財的後果。即使可能新一輪金融風暴要爆發,投資者身處劣勢,仍要學懂自衛,保障資產,增值財富,成為印鈔機下的生存者!
現代人不能不理財、不投資。雖然我對世界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國)比較悲觀,但投資股票市場多年,早已練得一點「精神分裂」的能耐,就是縱使對宏觀實體經濟如何悲觀,我仍堅持持貨,現金水平甚少會超過一半。
小心「葡萄陷阱」
為甚麼還要堅持持貨?因為我緊記教我奧國經濟學老師Prof. Hans Hermann Hoppe 的一句話,就是宏觀經濟如何疲弱,政府的經濟政策如何愚蠢,市場上總有在經濟衰退時趁機壯大的公司可供投資。
另外,政府官員眼見經濟衰退,他們甚麼都不懂,唯一懂的就是印鈔,雖然是劫貧濟富,但作為資產階級,唯一的抵禦方法就是搭順風車。
經歷了2015 年所謂「中港股市大時代」的暴升暴跌,我的投資組合大概保持四成地產,三成股票債券,其餘持現金,心理仍可保持平衡,不致陷入「酸葡萄」的心理狀態。當一個人陷入「酸葡萄」的心理狀態,便是投資大忌。身邊認識一些人,屢屢唱衰股市樓市,原因就是手上沒貨,這些人有一個死穴,就是因為他們唱衰太久,一旦轉軚,就是打倒昨日的我。
忌恐慌拋售資產
有讀者問我,手上有一些股票,價錢已跌了一大截,應該怎樣處理呢?要低位入貨溝淡嗎?還是沽出止蝕呢?不如在這裏一次過回答大家,如果比金融海嘯更巨的危機淹至,當市場正在進入要錢不要貨的階段,資金流向會主導了資產價格,個別企業的微觀因素對股價的影響變得非常次要。
因此,投資者要問自己的問題是,如果新一輪金融風暴發生,我有子彈掃貨嗎?如果沒有,是否現在的現金水平太低?還有甚麼措施可做,在增加現金水平之餘,又不致在恐慌的市况拋售資產而吃大虧?
將資產一分為三
所以王弼的「解毒投資法」,除了將四成資產放在香港地產外,也有多元投資的方法,在通脹和負利率的情況下突圍而出,跑贏大市。
個人的部署,採取「狡兔三窟」的策略,資產一分為三,主要分為香港不動產(地產投資)、香港流動資產(透過股債、期權增加現金流),和海外資產(歐美股債及海外地產)。
我將之後文章談妙用此「狡兔三窟」,以保靈活及靜待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