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樓市攻略 / 湯文亮:置業心態,「國內人」比「港人」積極!

湯文亮:置業心態,「國內人」比「港人」積極!

湯文亮博士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資深地產投資者,縱橫樓市30多年,集團在本港持有物業市值總值逾百億元。著有《細價樓爆煲論》系列。

香港報章經常指,若以入息中位數計算,要「唔食唔用十幾年」先可以買到樓!但我向來都不同意以入息中位數來計算置業能力,因為能夠買樓的都是收入比較高的一群,低入息人士根本不會考慮買樓,何解要將所有人混合來說呢?而在國內,我是很少聽到有人會以入息中位數,來計算置業者的能力。

早前的深圳演講,我問台下觀眾的收入能否購買心目中的單位,大多數的答案都是「不能」,但他們卻有信心可在兩三年內做到,並指只要再多幾年,甚至可以買入更大的單位!換句話說,買樓成為推動他們向上的動力,香港人以前也有這種動力,現在卻逐漸消失了。

香港新樓盤在5、6月熱賣時,有人問「香港人是否回復了以往的心態?」我就答「絕對不是」。因為現在的人買樓是帶有恐懼心態,他們怕樓價會繼續升,而非有把握三年後的收入可以輕鬆供樓;他們一心希望樓價三年內會大升,然後在毋須繳付額外印花稅的情況下,將今日所買的住宅單位賣走——但這是帶有賭博成分的想法,絕對不值得鼓勵。不過,恐懼所產生的效果比貪婪大得多,現在叫人「買樓要小心」,一定會被人鬧到失暈!

至於國內人的置業心態,並非因為恐懼樓價會急升而買樓,而是他們深信在不久將來,其收入是可支持今日買入的物業,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其實,以前的香港人亦有這種心態,在7、80年代,大家是不會談及甚麼入息中位數,而是有信心日後的收入會大增而買樓——當中沒有恐懼,只有貪婪!他們一心買多幾個單位作炒賣,但最終卻是失敗收場;而現在國內人再沿著我們以往的步伐前進,但國內對於個人擁有第二個單位控制甚嚴,所以應不易爆煲。無論如何,現在國內人的置業心態是很積極,反觀香港人就相當消極,這究竟是進化抑或是退化,就不得而知了。

 

延伸閱讀:《細價樓爆煲論之危中有機》   湯文亮  著

電子書試讀:https://goo.gl/vOxLxc

Share Button
Site Protection is enabled by using WP Site Protector from Exattosof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