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樓全球最貴,港人的磚頭致富文化亦根深蒂固,普遍認為持有越多物業,越大機會達至財務自由。另一方面,亦有人拒絕當樓奴,不會把整個人生花在供樓之上,不甘將積蓄被發展商賺取,認為不買樓就可自由自在地過有尊嚴的生活,無樓就無債,快樂指數自然更高……不知你是否認同買樓可以財務自由,不買樓就可精神自由呢?
引述好友汪敦敬的一句話:「不買樓也是一種風險。」以下我會把這話題國際化,分享「賣港樓、買日樓」的真實個案,來創造財務自由的方法:
A先生是即將退休的高級公務員,近年他保留自住的香港物業,並把香港的收租物業高位賣出,到銀行加按套現。套現出來的資金,就調去日本購買目前還是麺粉平過麵包的日本房價,把握底位時機買入東京、大阪的全幢及單身公寓物業作收租用途,再到日本當地銀行貸款,以房養房。
他不斷在香港加按套現,增持日本物業,收租回報厘數足以抵消兩地銀行按揭貸款利息,把握兩地息差,提升槓桿比率。基本上,在港賣樓止賺或將加按港樓的資金調配到日本置業,都可做到穩守突擊的效果(奧運+賭場效應),尤其在現時港樓收租回報率極低(1~2厘)的情況。
從以上個案看到,單單是日本的租金收入及息差,已足夠等於原來香港的工作收入數目,足夠在香港遊山玩水過其退休生活,達至財務自由。其實香港人非常精明,以上個案只屬冰山一角,還有很多五花百門的成功海外置業例子達到財務自由呢,日後再跟大家分享!
延伸閱讀:《投資大馬致富居》 楊官華 著
電子書試讀:https://goo.gl/0ROcw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