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富足理財 / 林昶恆:年紀愈大,儲錢應愈多

林昶恆:年紀愈大,儲錢應愈多

林昶恆(Alvin)

獨立的專業理財教練(Money Coach),亦為認可之兒童財商教練,為不同機構推廣理財教育,向公眾灌輸正確理財觀念,著有《四桶金富足退休指南》及《親子10分鐘 啟動孩子理財力》。

愈早開始儲蓄,便愈能利用「複式效應」,令資金的增值效果更佳,這應用在退休方面尤其貼切。

根據知名管理學大師Stephen Covey所寫的全球暢銷書《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提到,一般人處理事情的次序,都是先處理趕急但不重要的事情,較為迫切的問題處理了,才會再想更遙遠的事情,可惜「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所以大部份人都只會沒完沒了地處理眼前的事情,而對較年青人士來說,退休規劃屬於重要而不趕急事情,通常都要40歲或以後才認真處理,因已變成趕急及重要。因此,很難令年青人接受有收入便要為退休而儲蓄,但最少要養成一種支出比收入少的理財習慣。

理財策劃師林昶恆就建議不同年紀的人,應按當時的人生狀況,採用不同的儲蓄比率:

.年紀較輕的人(如20多歲):儲蓄比率可以較低,例如收入的5%至10%。

.30多歲人士:正處於夾心階層,經歷著人生最大挑戰的階段:要照顧父母、照顧自己家庭,甚至乎要滿足子女的需要,所以儲蓄比率相對上亦不會很高,若果能夠達到10%至15%,已經非常理想。

.40歲以上人士:很多計劃已有預算(例如子女教育和供樓等),就算未能完成,應該有一個開始倒數的感覺;再加上收入因職位高了和經驗多了而增加不少,能儲蓄的金額亦應相對較多,所以不妨給自己的目標定高一點(例如每月收入的30%)。若年紀再大,應有能力再儲多一點,但亦開始是享受生活的時間,所以儲蓄比率因人而異。

至於開始退休人士,是否不需要為退休而儲蓄呢?沒有收入,便沒有儲蓄?實際上不一定,因退休後的生活時間,隨時跟你的工作年期差不多,所以沒有一個好的儲蓄習慣,到退休後期便可能會出現人生另一個大挑戰!

 

延伸閱讀: 《四桶金富足退休指南》

電子書試讀: https://goo.gl/7njhE

Share Button
Site Protection is enabled by using WP Site Protector from Exattosof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