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富足理財 / 林昶恆:「平均成本法」不能半桶水

林昶恆:「平均成本法」不能半桶水

投資者運用平均成本法時「心懷僥倖」,以為只要付了錢,不用管理便能長線賺大錢。但「平均成本法」不是只針對入市風險,亦要明白如何減低投資組合價值累積到大額時的損失風險。很多人沒有理會這部份,結果10年後沒有多少進帳,人生沒有很多個可以等待承受損失的10年,所以要懂得投資和獲利兩方面的「平均成本法」。

林昶恆(Alvin)

獨立的專業理財教練(Money Coach),亦為認可之兒童財商教練,為不同機構推廣理財教育,向公眾灌輸正確理財觀念,著有《四桶金富足退休指南》及《親子10分鐘 啟動孩子理財力》。

我的做法是不去估計何時是頂,何時是底,我只會利用資金策略管理風險,我會將資金分為二至三部份,當累積了一定金額之後,如果總資產回報能夠達到年度化6%至8%, 我會考慮沽出已累積資產之三分一至二分一,轉到低風險的存款或貨幣基金,但會繼續進行月供投資計劃。而仍然持有的投資資產會繼續觀望是否有再上升機會,如能再按已沽出資產的價格再升5%或以上,便會再將餘額沽出,轉回存款或貨幣市場基金。

從以上的「平均成本法」模擬個案中,我列出了(圖表)一些需要沽出投資及買進投資的月份,這些月份是出現了年度化6% 或以上回報的月份及隨後年度化回報最差的月份,在回報達6% 或以上時,你便要部分減持投資,在表現差的月份,你應該將轉換到低風險投資的資產轉回原有的高風險投資。你會發現波動大的投資市場,例如香港股市,只要有耐性,肯止賺及有勇氣低位買貨,利用「平均成本法」策略的長線回報應較「買入及持有」為佳。但一定要長線,亦不用在開始後2 4 個月內進行,因累積資金有限,效果不明顯。

利用這種做法,令我在2015年時,當時恒生指數在2萬7千點左右,便將三分二的香港股票及基金沽出,保存三分一繼續等股市創新高,雖然未能摸頂沽出及股市最後未能創新高,但因為已套現三分二現金,所以在之後市場從高位回落時,大概是2萬1千至2萬3千點左右再逐步將存款轉回股票,所以整體回報較平穩及能夠在很多人投資輸錢時仍有利潤。

做法我已經用了最少五年, 每年只需把握1 至2 次機會買入及賣出,資產平穩增值的機會便會大升,所以對我來說,我並不太留意市場最新發展,亦只會留意有限數目的股票和基金,大約是20隻股票和20隻基金。

資深理財策劃師林昶恆聯同Enrich Club 天窗會、 WealtHub睿富開辦「四桶金‧富足人生規劃課程」,向學員教授其獨門「四桶金」理財心法,以攻守平衡為目標滾存財富,助你展開富足人生!

立即報名:https://goo.gl/RHpb22

Share Button
Site Protection is enabled by using WP Site Protector from Exattosof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