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亂局的上落市,分辨出市場的主旋律與爆發力,自可選中如「騰訊」般的倍升股!
著名基金經理林少陽以價值投資為根基,結合後金融海嘯時代的多年歷練,融會演化出「催化劑投資法」,以長中短投資角度,應對當前上落市,選中倍升股。以下是他親身解說「催化劑投資法」的思路中,如何掌握長線盈利主題:
「催化劑投資法是我重要的投資理念,主要分兩大類別:研究長線盈利推動股價的催化劑,喚作主題催化劑投資法;至於專注分析短線事件對股票價格推動作用的,則為事件催化劑投資法,我會在另文詳釋。
主題投資法的目標, 是從日常生活中發掘社會結構或生活環境的改變, 為相關企業提供一個歷時數年至十餘二十年的長線高速發展機會。
捕捉主題催化劑
舉個例子,中國由1978 年開始的改革開放,為一個歷時30 年的投資主題,首先受惠的是華南及華東地區出口主導沿海城市,以及相關參與「三來一補」的企業。「三來一補」的「三來」是指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而「一補」是指補償貿易,是中國大陸在改革開放初期以試驗性質創立的一種企業合作貿易形式的外資廠商。當中的重點在於,中國當時的勞動力成本遠低於全球平均水平,而中國的工人向來逆來順受工作勤快,令參與其中的外資,輕易從中獲取巨額超常利潤。
超額的利潤吸引了更多廠商來華建廠。當時不單是香港廠商懂得這樣做,還有台灣、南韓、日本、美國以至整個歐洲大陸的廠商,也懂得如何從中國改革開放獲得一點好處。經過幾十年的市場力量推動,現時供求關係開始逆轉,來華開廠已不能保證賺錢,經營不善者甚至有倒閉破產的風險。
另一個例子,是最近很多傳媒經常談及的所謂城鎮化概念。這不過是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副主題。外資進入中國招聘工人或服務人員,就業情況改善造就城鄉遷移,城市化過程中所有的建設,包括道路、房屋、醫院等等所有基礎建設,是因應人類生活改變必然產生的需求。這個現象已經發生了三十幾年,如果當事人現在才像發現新大陸般高談闊論城鎮化這個老掉牙的概念,只會顯得超級後知後覺。現時逼在眉睫急需解決的問題,已非城鎮化,而是人口老齡化所產生的一系列副作用,包括工資急升、企業盈利能力下降、產能過剩無處消化,以至醫療需求上升,老百姓生活卻老無所依。另外,幾十年來的工業化,亦令國內大量的工業重鎮環境污染嚴重。
政府一方面急需解決當前的社會保障環境污染問題,另一方面又要設法解決人口斷層導致未來財政收入減少,各項開銷卻開始逐步上升的難題。畢竟,依靠地方政府賣地支撐地方政府開支的萬應靈丹,總有其極限,何況至今中國政府仍未能有效解決貪污腐化問題,地方政府的收入究竟有多少是用於正當的社會建設,多少是被私自挪用至海外奢華揮霍,將老百姓辛苦賺來的錢,都向歐美的高級名牌、酒店、旅遊業慷慨派送?有多少是用作興建奢華皇宮式的地方政府大樓,購買高官私人房屋供養小三四五六七八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