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很多人抗拒投資,原因是怕麻煩。其實買股票也可以化繁為簡,例如參考備受投資大師推崇的平均成本法,既可培養紀律,亦可降低風險。
東尼(Tony Measor),被譽為「亞洲股神」,在香港、倫敦及亞太區有逾四十年投資經驗,著有經典暢銷財經作品包括《富足一生》及《富在其中》。 |
我認為定期買入一隻股票,是非常好的做法。這非但可以培養紀律,更有助降低平均買入價。
過去我經常推介這種做法,願意跟從的讀者都有非常滿意的回報。若每個月定期按市價買入盈富基金,其平均買入價肯定較現價便宜。
高沽低買難度極高
投資股票,期望股價上升,其實有點像賭馬,或者在賭場買大細。當然,買股票的風險較低,就算押錯注,亦不會瞬間損失所有資本。進行買賣時,你必須懂得把握時機,最好當然是做到趁低吸納,高價沽出。
做得到的話,當然很好。但大市每年會出現多少次高位和低位?等待時機的時候,投資者應該如何自處?將現金存入銀行做定期存款?
管理優良的公司,股價大都會穩步上揚,原因很簡單:其一是通脹,這是自動的。其二是保留溢利,即是公司賺了錢,向投資者派發利息後剩餘的盈利。公司留住這筆錢,可用作公司發展,將來賺取更多利潤。
優質股不用心急賣出
雖然有些人若自行管理資金,會賺取更高回報,但畢竟只屬少數。有些人反對平均成本法,認為投資不過是賭博,賺取一成至一成半的利潤後,便應沽售套利,這是多麼瘋狂的想法!過去十多年,質素較佳的股票,股價往往可以翻一番,而期間賺取的股息回報,往往又已相等於投資金額。獲得蠅頭小利便即出售股票,多麼愚蠢。
賣出股票,即是承認失敗,如果股票質素甚佳,為何要賣出?有些股票,是應當賣出的,例如當年的電訊盈科,原因是它已脫離優質股票的行列。另一邊廂,若大市出現泡沫,像零七年,你亦應善價而沽,但其後應趁低價買回股票。
長遠而言,買入股票可為你帶來豐厚的回報。如果你將組合內的股票當作賭場籌碼,你的回報可能比預期的一成半還少。但若你將組合內所有股票看成一個整體,就算回報率較個別股票低,實際賺取的金額,肯定較單一股票更多。
延伸閱讀:《富在其中》東尼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