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未分類 / 張化橋:金融科技 化解內銀危局

張化橋:金融科技 化解內銀危局

在中國,金融科技並沒有給銀行業造成困擾,恰恰相反,他們革新了次貸行業。創業者們把各種新技 術和新名詞引入次貸領域,嘗試各種商業模式,促進了次貸行業發展。結果如何?不僅自己大賺特賺(至少某些創業者做到 了大賺特賺,這是他們應得的),而且也讓銀行更安全、更賺錢。

 

 

張化橋

被譽為「最佳中國分析師」及「民企之父」,現任中國支付通董事長,曾在瑞士銀行工作11年,主要擔任中國研究部主管和投資銀行部中國區副主管。1986-1989年間,亦曾於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工作。

 

銀行為甚麼會更更安全、更賺錢?金融科技吸納了幾乎所有的次級借款人,給銀行留下了優質的客戶、事業單位和擁有特權的國有企業。

 

中國的銀行正在回應金融科 技的挑戰(至少他們口頭上是這樣說的),最終將成為更大的贏家。他們和金融科技創業者一同努力(儘管目前還有些心不甘 情不願),和傳統次貸機構(如擔保公司、小貸公司和信託公 司等)並肩作戰。如果你近距離觀察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 合作關係,你就會對銀行的優勢了然於心。很多合同條款都已 經決定了,在行情動盪的時候,受傷的總是非銀行金融機構、 次貸機構。大浪淘沙,市場動盪已經淘汰了許多非銀行金融機 構,而且還將淘汰更多。在最近兩次動盪中(20世紀90年代和 2011年至2013年),中國的擔保公司、信託公司、投資公司和 小額貸款公司傷亡慘重,客觀上幫助了銀行逃過劫難。

 

在所有銀行中,騰訊的微眾銀行有著明顯的優勢。基於騰訊龐大的使用者資料,微眾銀行可以借出大量的小額貸款。目前,微眾銀行規模還比較小,因為他們不是所有 生意都願意做。但隨著時間推移,很多中小型銀行都會把貸款 業務外包給微眾銀行這類機構。而像趣店和51信用卡這樣的線 上借貸公司,由於沒有銀行牌照,目前還不如微眾銀行有影響 力。但是,我認為趣店和51信用卡很可能在不遠的將來拿到有 限制性的銀行牌照,或者收購一些小銀行。

 

眼下,居高臨下的 監管部門還不太願意把銀行牌照發給這些「出生草莽的行業英雄」。但是,隨著中小型銀行的整合以及金融科技的崛起,小 銀行在經濟波動中越來越難存活,監管部門最終會意識到銀行和金融科技的結合(或者說金融科技「英雄救銀行」),其實是天作之合。

 

幾十年來,中國政府一直有意將存款利率保持在低的水 準。這可以從貨幣基金和理財產品中找到鐵證。太低的銀行基準 利率刺激了非銀行機構的發展,也大大補貼了那些能從銀行貸款 的人。所有這一切都鼓勵了信貸的增長。但是,中國是如何在這 樣的現實情況下避免銀行業危機的呢?個人認為全賴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奮不顧身,承擔了大量的高風險。他們自我犧牲,他們是銀行的排污管道。在誘惑的驅動下他們自己殘害自己。

 

想知道中國的金融科技如何影響銀行業發展,歡迎到天窗網上書店購買張化橋新作《擁抱次貸──金融科技 化解中國危局》:http://bit.ly/2EbPWwn(電子書試讀:http://bit.ly/2qAjthq)。

Share Button
Site Protection is enabled by using WP Site Protector from Exattosof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