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農曆新年前後是轉工跳槽的高峰期,很多打工一族都蠢蠢欲動另謀高就。
「涼茶CEO」司徒永富教路,在跳槽之前,大家必須計算轉職成本,「盤點」自己的人脈網絡,然後再作出精明部署……
司徒永富,現任鴻福堂集團總經理兼執行董事,香港樹仁大學工商管理學系系主任(行政)及副教授,著作包括《老闆要的不是牛》及《當老闆遇上草莓族》等。 |
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曾萌起不少轉工跳槽的念頭。
那時我還是在銀行工作,事業發展不俗。某天我在上司執行副總裁的房間,正在發呆等他回來商討工作之際,忽發奇想不如計劃自己未來十年的發展大計,於是偷偷坐到上司的椅子閉目思索,究竟我要花多久才可坐上這個位置呢?
當我思考答案時簡直冷汗冒出,因為我驚覺到最少要花二十個年頭!接著又想,花二十年青春換一個執行副總裁職位,究竟是否值得?之後又質疑,以我的資質,可能不止二十年啊!即使二十年後,我真的坐上這個位子,我都只是高層一員罷了!我永遠當不上銀行的老闆,因為我甚少見到有人在銀行打工,結果能開一間銀行,那倒不如另創一門事業,還有機會做老闆,不是更有滿足感?連串的問題,使我萌生離職的念頭……
人脈成轉工本錢
那麼應該甚麼時候離職呢?我細心盤算,原來放棄當時的事業,要付出十分大的機會成本,不單放棄多年來累積的相關工作經驗,亦失去了忠實客戶群,連職業上的人際網絡都要重新建立。
於是我開始為未來轉職鋪路,我決定只在銀行做五年,目的是盡量掌握銀行運作知識,為日後創業所必需的財務借貸與資金營運打好基礎;我又趁還在銀行工作的期間, 建立人際網絡,由賣魚勝到豬肉榮、專業人士, 甚至小企老闆、大有錢佬……我心想,只要能廣交這些人脈,日後即使不會因此飛黃騰達,也可能路路暢通。
多年後的今日,我所有的「錢」途,不算豐厚,但人脈卻算是結下不少,原來在我這多年的事業中,除了畢業後第一份工是看報紙、寄履歷面試而獲得的,其後的兩次轉工,都靠「貴人」推薦,而這些「貴人」都是當年在銀行工作時結識的中小企老闆。
留低要比離開的勇氣更大
對現狀不滿而有另謀高就的想法很正常, 但須認真考慮轉工的四大機會成本:
- 金錢:你現職的薪金水平令你滿意嗎? 你有無家庭經濟負擔, 轉職後是否有滿意收入?
- 上司: 你跟他的關係是否融洽?從他身上, 能否學到更多知識及經驗?
- 發展機會: 你的現職是否仍有發展空間, 讓你累積經驗, 有助日後發展?
- 同事: 你跟同事是否和睦共處,還是每日刀劍橫飛? 他們又是否能夠協助你完成工作及自我成長?
一旦轉職之後,前景是好是壞都是未知之數,如果以上四大轉工成本都是否定的,沒有一個值得你留低的理由,當然是快快辭職為上;但倘若有一個值得你留下的原因,我提議你為自己定下離職的時間表,細心分析在這段期間,一切有助於日後事業的部署。
當你的職場環境並不如意的時候,想離開是很自然的,如情侶爭吵,第一個念頭便是分手;然而不去細想,離開的確很容易,可是一旦離開,多年來累積的一切便畫上句號了。不妨稍稍轉念,選擇留低,拿出勇氣來面對,或稍為忍耐,為未來離開作周詳部署。我有位朋友過去人工偏低, 但因與老闆關係友好, 後來老闆跳槽, 帶他一起蟬過別枝,人工職位都三級跳,當真體會到「忍一時之氣,退一步開闊天空」,有如長頸鹿般,只揀長得最高又最嫩的樹葉才吃。
延伸閱讀:《老闆要的不是牛》司徒永富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