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人士多數沒有主動收入,建議降低風險承擔水平,選擇平穩的投資產品。雖然銀行存款的風險最低,但利息低得連通脹都追不上,並不划算!理財策劃師林昶恆(@Alvin Money Coach)認為,作退休準備的投資規劃時,要善用投資產品製造被動收入,而預期入息組合,需分成「平穩收益」及「進取回報」兩部份,並以攻守平衡作最終目標!
- 平穩收益:保險產品,回報較低
存款、投資級別債券和保險產品都是毋須擔心的入息工具,保險公司提供的儲蓄或年金產品,更可按個人喜好而設定收益模式;但需要付出的代價便是回報不高,一般長期投資級別債券和保險產品能提供的回報大約一年4%,存款當然更低,所以保存作為應急需要的存款已足夠,不要期望能夠為你提供入息。
- 進取回報:買股收息,回報波動
如希望得到較理想收益,可能要選擇股票和派息基金,但兩類資產能夠製造高於以上產品回報的原因,是因為承擔風險較大,所以投資這類產品時要有心理準備回報可能會較為波動,本金亦有機會承受潛在很大的損失。在股票中,以大藍籌或公用股的波動性稍低。
- 進取回報:物業收租,風險最高
物業收租是很多人渴望做到的安排,但以今天的樓價和租金收入計算,一般淨回報很難達到3%以上,所以很多時買樓收租的心態都是希望物業能夠繼續升值,透過資本增值獲得更大回報。但如果將絕大部份資產投放在物業,集中風險就會過大,如市場有任何走勢上急劇變化,對組合的價值影響和衝擊會非常之大,作為退休人士,沒有新入息的話,這種做法需要考慮清楚。
建立一個平衡組合,是退休人士的投資最基本要求,沒有一種產品適合所有人的需要。為退休作投資規劃時,必需將期望入息分兩部份:第一部份是「平穩收益」,即無風無浪都能夠賺的錢;第二部份是「進取回報」,要有心理準備結果可能是負回報(尤其是市場出現「黑天鵝」的場合),但因已有平穩收益「墊底」,這部份對即時生活的影響較輕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