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經濟通識 / 【趣味經濟】為甚麼中國經常出現「黑心食品

【趣味經濟】為甚麼中國經常出現「黑心食品

內地食品安全事故頻繁發生:福壽螺、蘇丹紅、毒火腿、瘦肉精、毛髮醬油、黑心月餅、地溝油⋯⋯無不駭人聽聞! 中國最敢言的經濟學家段育文分析了這現象背後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段育文,中國目前具影響力及敢言的經濟學家、2012年佛利民自由獎得主茅于軾的「入室弟子」,著作包括《中國經濟學家不敢告訴你的50個真相》。

從蘇丹紅、三聚氰胺到瘦肉精,化學物質變成人們餐桌上的主角,食品安全成了隨時可能爆炸的火藥桶,其危害用「禍國殃民」形容並不過分。據報導,僅「毒奶粉」就令3000萬兒童健康受損。食品安全事件同樣重挫了外貿出口,美國《華盛頓郵報》說,美有關部門一個月內拒絕過257批來自中國的食品,「中國成為違反美國食品安全標準最嚴重的國家」。

 

地溝油、瘦肉精、染色饅頭、牛肉膏、染色劑⋯⋯這幾年,我們的餐桌「動盪不安」,讓人揪心。為何惡性食品安全事故屢禁不止?中國為甚麼會出現如此多的食品安全犯罪呢?

 

原因在於犯罪的成本太低,低得離譜。我們來打個比方:一家企業通過製作和銷售有毒食品,賺到了200萬元,而被發現,遭受處罰。你猜處罰多少? 200萬元? 100萬元?有的讀者可能猜50萬元,但是我告訴你,你的預估還是過於樂觀了。只有區區的不到10萬元,甚麼刑事責任幾乎沒有,大不了停業整頓3個月。這3個月有人監督嗎?沒有。

 

這就是中國為甚麼會出現如此多的食品安全犯罪的原因,因為犯罪成本低得離譜。你看殺人犯為甚麼不太多,就是因為殺人犯在殺人前都會想到,我殺一個人,要付出我自己的生命,太划不來了。盜竊犯為甚麼也少了,因為有的時候盜竊一個東西賣了不到區區幾千元,但是一旦被發現,就要面臨3至5 年的牢獄之災。

 

就拿奶粉問題來說,2009年底和2010年初再次影響全國的三聚氰胺奶粉,其中查獲的涉嫌生產銷售數十噸三聚氰胺問題奶粉的主犯,最後只判了三年有期徒刑,而且緩刑三年。犯罪成本太低,處罰太輕,不足以震懾犯罪,也不足以制止這種犯罪行為的繼續發生。如果所有犯罪都必須找到相應的法律條文來解釋,完全不考慮犯罪的現實影響,那法官可以下崗了,人人都可以斷案,拿法律條文一一對照即可。

 

我認為,要抑制中國如此倡狂的食品犯罪,初期階段需要作「同步的措施」—— 巨額罰款和刑事責任缺一不可。巨額罰款的目的是一旦你食品犯罪,就要罰你罰到傾家蕩產,看你還哪裡拿錢再來生產。刑事責任的目的,一旦查出食品犯罪,一定要給予刑事責任處罰。食品安全犯罪本身,犯罪後要嚴懲,該死刑的絕不無期。

 

我們的政府一定要用嚴罰重判打掉造假者的膽量,打掉他們和監管者的利益結合點,打掉一些地方對有問題食品企業的暗中保護。以此,讓廣大生產者不敢見利忘義;讓部分監管者不敢漠視民眾的權益;讓一些決策者不再追求「帶血的GDP」。

 

除了巨額罰款及刑事責任的處罰,還要做好監督。在引起嚴重後果之前就要發現和制止,一定要做到防範於未然,而不是已經有嚴重後果後,才來判罪,那是為時已晚。

 

如何儘早發現食品安全問題,食品安全監管責任是誰,是我們極待解決和規範的。前端的監管比後端的處罰更為重要,沒有具體的監管責任人,後端的處罰就顯得空洞了許多。想要把這個影響民生的問題抓好,急需確立一個組織來專門負責,否則就會出現推諉疏漏。

 

我們來看一下太平洋對岸的美國。100多年來,美國也是通過制定嚴厲法律,重建監管制度,使食品生產狀況得到根本改觀。1906年,美國第一部《食品與藥物法案》頒佈,建立了11名專家學者組成的班子,形成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雛形。如今,FDA是全球最大、監管標準最高的食品與藥物管理機構,美國食品生產的每一個環節都處在它的嚴密監測下。

 

安全食品關係民眾的生存權、健康權,關係國民經濟的良性發展。依靠法律手段雖不能一勞永逸解決問題,但現階段或許能幫助營造一個講求法制的外部環境,從根本上努力剷除滋生唯利是圖、坑蒙拐騙、貪贓枉法等醜惡行為的土壤,去建設一個真正強大的國家、一個受人尊敬的國家。

延伸閱讀:《中國經濟學家不敢告訴你的50個真相》段育文著 

電子版試讀:https://goo.gl/YOYNGr

14483319056_28852dd983

Share Button
Site Protection is enabled by using WP Site Protector from Exattosof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