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把減肥和理財混為一談,須要做的事情早已知道,食少一點,多點運動,做不到是因為欠缺自制能力。講就容易,儲多點,使少點,所有理財問題迎刃而解,我們快快樂樂提早退休。實情不是如此,肥胖是發達國家的頭痛問題,在美國逐漸被視為疾病,中國三十年間由吃不飽變成吃得太多。知道怎做不代表能夠做到,人的自制能力差勁,減肥和理財是城市中產兩大挑戰。
蔡東豪,精電前行政總裁,《主場新聞》、《立場新聞》創辦人;著有《復原力》、《我跑》、《與錢對話》等書。 |
從減肥和理財見到,看到目的地和抵達目的地是兩回事。這兩回事之間有眾多障礙,其中一項是意志力不足。我們容易高估自己,以為自己是超人,戰勝路途上大小魔鬼,實情是意志力是有限的。
有沒有遇到朋友( 或者是你自己),近期工作超忙,但外型竟肥胖了?直覺上,人愈忙應弄至消瘦落形,愈忙愈肥好像違反常理。事實上愈忙愈肥非常合理,人超忙時工作不定時,隨時做到三更半夜,擾亂飲食規律,例如食宵夜。平日不食宵夜,但夜了真的有點餓,最致命是想到自己這麼淒涼,食番餐慰勞自己很應該,辛苦搵來志在食。夜了倦了,意志力用完,我們的自制力下降,墜入平日不會墮入的陷阱。
個別得失 不必計較
如果我們了解意志是有限資源的概念,很多事情結果不一樣。一些人好像永遠在減肥中,實驗證明這些人自制能力特別低,低於不減肥的人。減肥不是熟能生巧,做得多不代表駕輕就熟,剛相反,時刻想著減肥,代表不停須作出決定,意志力不停在消耗,自制能力下降。
面對減肥和理財這些須要消耗意志力的事情,我們應做的事,是減少作出決定,或減慢消耗速度。換句話說,減肥要訣是不減肥,至少不時刻關心著減肥。當減肥變成一連須作出的決定,而每個決定都困難,例如面前杯雪糕好吸引,自制力很快用乾。
不須作出決定的意思是,依照規律,每日夠鐘自動做。把決定變為自動波,養成習慣,我們便可以保存意志力。首先不讓自己出現在雪糕面前,靠的是把雪糕從日常規律中掃走。我們知道不容易鬥過雪糕,所以儘量避開,即使跟雪糕狹路相逢,確保以最高意志力迎戰。
我們可能感慨生活迫人,不是自願做到三更半夜,然後肚餓食宵夜。的而且確,有錢人用錢把很多決定自動化,例如用錢處理日常生活細節,讓自己專注更重要的決定。但在我們控制範圍內,如果接受自制力是有限資源,想辦法減少作決定,依靠規律,我認為一定見到正面效果。減肥和理財可視作沒終點的旅程,我們確保是朝著目的地的方向進發,不過分計較每一步的得失。
延伸閱讀:《與錢對話》蔡東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