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睿富書櫃 / 【睿富書櫃】謠言不止於智者@《區塊鏈社會學 》

【睿富書櫃】謠言不止於智者@《區塊鏈社會學 》

假訊息問題嚴重,遠因是人性。在我們咬文嚼字怎樣描述和分類的幾千年前,不實訊息早就存在,名叫「謠言」。民間智慧「好事不出門,醜事傳千里」,近年得到科學證實,一項 2018 年MIT發表的研究,基於六家事實查核機構的結果,比較 Twitter 上真假訊息的傳播程度,結果假消息傳播速度與廣度都遠超真實訊息:「Lies spread faster than thetruth」(謠言比真相傳播得更快)。

 

這既是傳統智慧,也是絕望真相:警員被鉗斷手指的錯誤訊息傳出時被瘋狂轉發,修正消息時沒人在乎,真相原來毫不重要。就如 2002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康納曼(Daniel Kahneman) 在《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再三指出,人類很少費勁使用「系統二」(System 2)作理性判斷,大部分情況反射使用「系統一」(System 1)的直覺,很容易相信跟自己立場相近的訊息,只要立場清晰而講得出口,多假的謊言都有人相信,像我這種下午茶時間被迫收看記者招待會的人,對此深有體會。莫說很多謊言難以被徹底破解,即使真的被戳破,最要命的是受眾並不在乎,造謠者也從來沒有後果,甚至繼續享用謊言帶來的優勢,這是立場先行的「後真相時代」最可怕之處。

 

假訊息氾濫的近因,顯然是科技發達。除了修改文字,製圖、改圖等門檻都大為降低,甚至連過往只出現於科幻電影的情節,子虛烏有以人工智能製作的深偽(deep fake)影片,現時都能由個人電腦搞定。看到奧巴馬說要移民香港,請勿輕易當真。「有圖有真相」的年代不復存在,現在已經發展到有片都不一定有真相。

 

任何強大的工具都可用於為善與作惡,科技也不例外。區塊鏈作為「信任機器」,自然擔當重要角色。《紐約時報》看上這一點,聯手科技巨企 IBM 推出新聞源頭專案(The News Provenance Project)的概念證明,把新聞圖片的元資料(metadata)如拍攝時間、位置等寫入區塊鏈,並於顯示介面加入元資料,提高照片源頭的可信性,同時也拉高改圖轉發的取信難度。

 

然而,把假訊息的責任都歸咎於科技,就如當有砍人案時責怪菜刀般荒謬;況且科技除了是製作假訊息的利器,也可充當突顯假訊息的放大鏡。我們覺得過往沒有那麼多假訊息,很大程度上是以往個人沒方法高效發放訊息,也沒有渠道接觸到多方面訊息,更遑論擁有資源和條件去質疑電視台與報章雜誌,於是報道都顯得像真理。如果有一天我們唯一看到的是新聞聯播,大概也不會有假訊息的煩惱,只會感覺嗨嗨的。

=======================

延伸閱讀: 《區塊鏈社會學 》高重建

實體書>>https://bit.ly/3gXZSgs

電子書>>https://bit.ly/2CBMi3a

 

 

Share Button
Site Protection is enabled by using WP Site Protector from Exattosof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