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第一季,很多打工仔都要為交稅而煩惱,各大銀行於是推出林林總總的稅務貸款計劃,有的聲稱利息「全城最抵」,有的標榜直到四月也可申請,點揀至好? 不妨參考理財專家恒生管理學院蘇偉文教授的意見。
蘇偉文教授,香港著名金融學者,曾任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現為恒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經常接受媒體訪問,分享理財智慧。 |
要評價眾多稅務貸款哪種「最抵」,一般的方法是比較利率,而每一所銀行在稅貸廣告上都標榜自己的利率最優惠,甚麼月息、平息也大肆宣傳一番,究竟我們應如何理解稅務貸款的利率呢?
以財務學的角度來看,利息的定義是資金的成本,也就是貸款人要為貸款付出的總代價,我們不應單看表面的利率。要比較各類稅貸的優劣,其實只須簡單的比較到手的貸款金額,和需要付出的總支出,便可計算出要付出的實際年利率。而所謂月息,即利息是按月息率每月計算一次,所以實際年利率會高一些;而平息更是將利息先算好,再加在本金上,實際年利率也會高一些。
為了說明兩者的計算, 讓我用一些簡單例子來說明。
假設陳先生要借10,000元稅貸,貸款期是一年,銀行標價月息0.8厘,有人會簡單以為年利率便是9.6厘(0.8%×12=9.6%),但實際年利率應是以複利計算,在這個例子裡,實際年利率應是10.03厘[(1+0.8%)12 -1 =10.03%]。
平息的計算更複雜,再用以上例子說明,若現在是每月平息0.8厘,總利息支
出是960元($10,000 × 0.8%×12=$960),本利總和是10,960元($10,000+
$960=$10,960),每月還款913元($10,960÷12=$913)。表面看來沒有不妥,但實際上,陳先生的貸款額是每期遞減的,因為每月913元的還款裡已包括部分本金,但總利息(960元)卻是按10,000元貸款額作整年的計算!
因此,每月的實際利率是1.44厘(由於計算複雜,一般都是用Excel的財務函
數如IRR、RATE等來計算),一年的實際利率更是18.71厘 [(1+1.44%)12 -1
=18.71%]!
手續費也是利息
假如銀行在收取利息之餘,還要收取手續費,那麼手續費也是利息的一部分。再以上面的例子來說明,假若銀行收取貸款額的1%作手續費,每月平息0.8厘的總利息開支便是1,060元($960+$100=$1,060),每月還款921元
[($1060+$10,000)÷12=$921),表面上每月只是多還了8元,但每月的實際利率已上升到1.59厘,而一年的實際利率更是20.77厘[(1+1.59%)12 -1=20.77%]!
上述的計算告訴我們,我們不能、也不應單以銀行標榜的利率來決定借貸,因為甲銀行可能標榜它的平息是全行最低,乙銀行可能標榜它的月息最低,丙銀行可能標榜它的年息最低,而統一客觀的標準應是比較每項貸款的每年實際利率。
對借款人來說,除了貸款利率之外,我們亦要考慮其他因素如貸款額多少、還款期長短、提早還款會否需要繳交罰款等,著眼點不應只放在利率。
此外,一些銀行亦有提供透支循環貸款的稅貸,這等產品對不需要長期借貸的人來說較具吸引力,因為還款期可自行調配,有助節省利息。
信用卡交稅最著數
最後,我跟讀者分享一下個人的稅務安排。我每個月都會將收入的15%儲存起來作交稅之用,到正式交稅時,我便用信用卡繳交,到信用卡公司發帳單來時再「找數」,好處是可多賺信用卡的積分,兼且可充分利用信用卡的免息期來多賺利息,假設以活期存款2.5厘利率計算,10,000元的稅款每月便可賺20.83元($10,000 × 2.5% ÷ 12 = $20.83)的利息,若信用卡公司提供簽帳額的0.5%作獎勵,那麼總利息收入更是70.83元($10,000 × 0.5% + $20.83= $70.83)!
當然,這種稅務計劃只適合對財政計劃嚴守紀律的人,假如不能如期還款,信用卡的利率比任何稅貸都來得高,還是小心為上。
延伸閱讀:《無憂理財7堂必修課》蘇偉文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