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富足理財 / 【理財大計】買貴

【理財大計】買貴

樓價出現見頂回落跡象,忽然間情緒由樂觀變悲觀, 財經版充斥著負面新聞。有朋友說,終於有機會入市了。樓價下跌,這位朋友真的會入市嗎?我認為機會近零,這位朋友選擇等待,心想跌開有條路,跌一成等跌兩成,跌兩成等跌三成,等再跌一點,然後等……

蔡東豪,精電前行政總裁,《主場新聞》、《立場新聞》創辦人;著有《復原力》、《我跑》、《與錢對話》等書。

 

幾時見到排隊買樓或爭住落訂? 樓市火紅時,樓價不斷創新高,我們覺得此時不上車便永遠錯過上車機會,打崩頭搶樓。這時候氣氛是所有人看好,傳媒大合奏這是樓市大時代,少數看淡者是酸葡萄心理作祟。最瘋狂的時候,總有大好友振振有詞道出八字真言:「只會買貴,不會買錯」。不會買錯的意思是,這件是好東西,即使買貴了也不用擔心,因為樓價始終會回升。這八個字很有問題,因為買東西不可能不看價錢,買貴即是買錯。平貴關乎價格,對錯關乎價值,兩者之間有差別,但不能脫鉤,兩者互相影響,我認為「只會買貴,不會買錯」在任何情況不成立。

 

年紀稍成熟讀者或者有1997年買樓的經驗,那時候歌舞昇平,樓價火紅,四周圍都是買樓賺大錢的人。一場金融風暴,樓價不堪一擊,業主捱了幾年負資產歲月,有些物業十年後才回升到97 年水平。等十年!機會成本怎計算?更重要是業主這十年間受的心理煎熬非筆墨能形容。

 

價格價值 不能脫鉤

 

資產價格最高時,是最令人心動時,因為受四周圍氣氛影響。自稱獨立思考人士也受外界影響, 分別是程度而已, 這類人思前想後,最後忍不住入市,通常是在爆煲前接最後火棒。當鄰居、同事、舊同學都賺大錢,不停在閣下面前解釋賺錢是這麼容易,這種引誘非同小可。最初還有清醒者說實話,但價格愈升,這類人愈少,有的敵不過壓力,有的選擇識時務為俊傑。

 

怎樣抗拒在市頂入市的引誘?首先,我們應該有個理財計劃。理財不應該是見招拆招,我們及家人的環境很少突變,理財策略應依照預先訂下的計劃。計劃不是死板,但整體精神應該不變。資產價格遠離預算,我們應停一停,想一想,最後說不,因為買貴的結果是改變理財計劃的其他部分。的確好難做到,因為外間的感染力實在太大,理財計劃隨著市況不斷改變。

 

我有另一個比較實際的方法:記住上一次理財慘痛經驗。97年對很多人來說太遙遠,大家問吓自己,2008年大家的生活怎樣過?可能有點模糊,我幫大家回帶,2008年恒指下跌四成!年頭股票組合是100元,年尾剩低60元。嘗試找回那一年的銀行月結單,細看股票組合表現,大家逐漸回想起那種傷痛。每當有人對你說,機不可失,「只會買貴,不會買錯」,請記著,「2008年恒指跌四成」。

延伸閱讀:《與錢對話》蔡東豪著

9532-falling-graph-with-a-map-of-the-world-pv

Share Button
Site Protection is enabled by using WP Site Protector from Exattosof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