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未分類 / 【港人講樓】父母助仔女買樓 愛你變成害你?

【港人講樓】父母助仔女買樓 愛你變成害你?

「成功需父幹」對於不少年青人來說,應該別有一番滋味,皆因樓價高企,即使不食不用,也可能十幾廿年才儲到首期上車,但如果有家人幫手置業則輕鬆得多。不過,紀惠集團行政總裁兼資深物業投資者湯文亮卻質疑這種做法是否妥當。

曾發表「細價樓爆煲論」而熱爆全城的湯文亮,回憶起幾年前在政府推出SSD前後,原來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認為年青人趁樓市尚未大升、政府又未加辣前,如果有需要就應該置業,但如果他們未有足夠資金支付首期,父母能夠資助他們就最好,結果文章出街後劣評如潮,令他不敢再探討這個話題。

Hong Kong Cityscape

誰不知時移勢易,今時今日替兒女付首期買樓竟然成為潮流,買樓的年青人在記者面前都會大方地說:「阿媽替我俾首期」。湯文亮澄清,他所講的父母資助,並不是替兒女付首期,而是借一筆錢給兒女,但只能夠付部份首期,而那筆錢是有期限,要歸還給父母的,與現在由父母全數支付首期完全不同。

湯文亮認為現時資助兒女買樓的父母,可能做錯了,因為:

 

  1. 仔女未準備好

受資助置業的兒女,往往未有置業的心態和實力,急著買樓,除了害怕樓價繼續上升,愈來愈貴,還有多少是想向同輩炫耀,甚至連他們的父母都有此心態。

湯文亮認為嚴格來說,很多現在買樓的年青人都不一定要現在買樓,而且他們未嘗過在買樓前的刻苦耐勞生活,未必會珍惜由父母資助他們買的物業,由於得來太易,又會很容易失去。

  1. 供樓能力不足

湯文亮指出,很多父母替兒女付了首期,認為物業是由銀行造按揭,兒女們又保證每月可以如期供款,而且,當初兒女要買樓時,的確表示每月供款是沒有問題,所欠的只是首期而已。其實這種想法大錯特錯,因為兒女在搬到新居之後,每月使費就會大了很多,在最初可能沒有問題,但日子一久,財政就很可能捉襟見肘。

  1. 隱藏周轉危機

最壞情況是兒女應付不了供樓,前往財務公司借錢周轉,覺得只要簽一份貸款合約,財務公司不但能替他們還清欠款,還有一筆錢給他們作日常使費,以及支付財務公司的利息,而父母是絕對不知情。若故事發展下去,可能有很多個版本,但最常見的就是兒女們的物業最終變成財務公司的銀主盤,當父母知道時就已經太遲,亦大多數無能為力。

湯文亮認為,當兒女們未十分懂得理財時,父母若匆匆資助他們置業,就可能反而害了他們。

 

延伸閱讀:《細價樓爆煲論》湯文亮著

Share Button
Site Protection is enabled by using WP Site Protector from Exattosof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