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權,並非難明的「高手玩意」;只要善加運用期權,小本也可穩賺大錢!
認清期權和股票的關係,再明瞭兩者結合的策略,既可增加潛在收益、保障利潤,更可減低整項投資的風險。以下【期權基礎】文章,由被譽為期權界教父、「期權大學」創辦人艾歷里(Ron Ianieri)撰寫。想一窺期權之秘,你一定不能錯過!
認識期權的術語
「期權(Option)是交易證券中的衍生產品(derivative product),其價值建基於或引申自其他事物的價格。股票期權(stock option)以相關股票的價格為基礎。期權亦會在貨幣、商品、債券、指數及利率等交易證券中出現。期權的特點,就是它是貶值資產(depreciating asset),壽命有限,必須在到期前使用。隨著時間過去,越接近到期日,期權的價值愈低。
期權的數量單位,是合約張數(contracts)。每份股票期權合約,相等於100股股票,兩份合約,即200股;10份,即1,000股;75份,即7,500股,如此類推。
在交易前,必先了解期權的實質成本(dollar cost)。當期權的報價為每份合約1.00美元時,投資者必須知道1.00美元,是指每股1.00美元,而非每份合約。
請緊記,每份合約是100股,如果你以1.00美元買入一份期權合約,總成本便是 100.00美元(1份合約 × 每股1.00美元 × 每份合約100股)。如果你買入10份合約,每份1.00美元,總成本便是1,000.00美元。
計算期權的總實質成本時,可採用以下公式:
總實質成本 = 合約數量 × 每份合約價格 × 100
期權合約,其實就是買方(buyer)(或持有者)與賣方(seller)(或沽空方)之間的銷售協議。當你購買期權合約,就是買入期權(long the option);沽出期權合約,就是沽空期權(short the option),這當然假設你之前沒有該期權的持倉。
期權合約,看似必須把買賣雙方束縛在一起,其實不盡然。買方並非真正從賣方購入,而賣方也不是向買方出售。事實上,介入買賣雙方中的是一個名為期權結算公司(Options Clearing Corporation)的組織。這個組織從賣方買入,並向買家出售。期權結算公司角色中立,讓買賣雙方進行持倉交易,卻不用跟對方接觸。
期權二分法
期權有兩類──認購期權(call option)和認沽期權(put option)。
- 認購期權賦予買方於特定日期,以特定價格(即行使價)購買特定證券的權利,而非義務。它鎖定了該股票在一段時間內的買入價。
- 認沽期權賦予買方於特定日期,以特定價格沽出特定證券的權利,而非義務。它鎖定了該股票在一段時間內的沽出價。
這特定日期稱為合約的到期日(expiration date)。到期日當天或之前,期權合約持有人有權行使該期權,在到期日前任何時間在公開市場買賣持倉。行使(exercise),就認購期權而言,指期權買方把期權轉換為好倉的過程,而就認沽期權而言,則指轉換為淡倉的過程,由期權買方行使。
轉讓(assign)或轉讓通知(assignment),指期權賣方收到買方有意行使期權的通知的過程。協定價(strike price)或行使價(exercise price),是持有人有權(並非義務)買入(認購期權)或沽出(認沽期權)相關證券的價格,例如「5月50美元認購期權」,指協定價為50.00美元的5月期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