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期權教學 / 【期權基礎】期權基本玩法 (I)

【期權基礎】期權基本玩法 (I)

想多了解期權的基本概念,又怕坊間的工具書深奧難懂,點算好? 人稱「丁SIR」的資深期貨專家丁世民,以淺白文字解釋期權的術語和規則,一看就明。

 

丁世民,資深期貨業人士,在金融界擁有二十多年的豐富經驗,2008年為歐洲期貨交易所(Eurex)資深顧問,曾先後任職多間大型國際金融機構,著作包括《出期制勝》。

 

期權較期貨的歷史為短,直至大約1982年方在美國興起,而絕大部分期貨產品也提供期權買賣。顧名思義,期權乃是一種擁有「買」或「賣」某一隻產品的權利。

 

大部分讀者雖然並沒有直接涉足過期權買賣,但現在頗多類型投資工具,如認購或認沽證(即窩輪)、牛熊證、高息股票掛鈎存款、高息外幣掛鈎存款、可贖回企業債券等等,此類產品具有較可觀的回報率,而比對相關資產吸引,若投資者曾參與上述產品買賣,其實已涉及了某種形式的期權交易。參與期權交易不僅面對市場風險,投資者更是就相關資產的行使價格、波幅值及時間進行競賽,故不能掉以輕心!

 

期權基本遊戲規則

 

期權是以一筆期權金形式購買相關資產的擁有權利或沽售權利,故可分為認購期權(Call)和認沽期權(Put),買方可以自由選擇行使權利與否,而沒有其他義務,賣方卻有責任履行並兌現對方的行使要求。

 

期權亦有行使期限,在合約屆滿日後,有關行使權利便告無效;故此,構成期權金兩大重要因素之一,便是「時間值」,即期權的行使時間權利愈長,能夠捕捉相關資產升跌的機會率較大,期權金的價值便愈高。

 

另外亦有「內在值」, 即期權的行使價與相關現貨價格水平的差距。舉例,如恒生指數認購期權行使價為19,000點,而恒指現貨為19,500點,這樣,「內在值」便是500點子。

 

另外,所謂行使價,就是指期權買方在行使權利時,以該預定價格水平購入或沽出相關資產。就此而言, 期權可分為「價內」, 即行使價低於現貨價( 認沽期權則相反) ; 「在價」, 即行使價與現貨水平看齊或接近;「價外」,即認購期權的行使價高於現貨價。

 

期權的行使方式主要分為「歐式期權」及「美式期權」,前者規定買方只能在期權到期當天行使,而所有以現金交收的歐式價內期權(包括恒指期權、窩輪及牛熊證),均由結算所自動行使,買方可得回有關的價內值。

 

美式期權買方則可以選擇在任何交易日至到期當日行使權利,故此類期權金的價值較歐式高,而結算所只會在收到有效的行使通知書後,方會行使變為期貨或以實物交收。

 

影響期權金的相關因素

 

有關期權的基本術語已經介紹過,但跟真正認識期權交易尚有一段距離。筆者提及過參與期權買賣已不僅面對市場上落風險,而是就相關產品上的行使價、波幅值及時間值上,需要作出更精密的預算。

 

鑑於期權金價值會隨著時間和市場波幅出現收窄而逐漸下跌,且時間值會在接近到期日前以幾何級數的速度下降,故投資者應須留意兩點。

 

首先,期權買方擁有行使購入或沽出予對手有關資產的權利,優點為最大虧損只局限在已付出的期權金,而潛在回報則可以是無限;但正如上文所說,買方在時間和波幅兩個層面上完全處於被動位置,從投資角度來說,買方比較吃虧,故購入期權倉位以筆者個人經驗所得,較適合對沖及保險用途。

 

其次,對賣方而言,雖然佔有相對優勢,但期權的另一種重要風險便是賣方須面對無限市場風險,因當市場出現逆向時,對手會行使其權利,而賣方便需要以行使價水平作實物或期貨交收;故沽出期權只適合緊貼市場並願冒較高市場風險,或手上有實貨的投資者,須多加注意這兩個分別。

 

期權金除受相關資產價格上落主導外,亦需注意其升跌關係與有關資產並非成直線聯繫,意思是現貨價格若每上升1%,認購期權金將視乎多個因素而作出不同程度的升幅。故此,在進一步講解更多的期權買賣策略前,有必要先說明幾個影響期權金變化的計算系數,分別為三角變數(Delta)及波幅值系數(Vega)。(請參閱—-期權基本玩法 (II): 淺談期權計算系數)

 

另外,需要提出一點,在衍生工具的計算程式中,市場息率水平也佔一定分量,因按金及期權金等均涉及資金運用的機會成本,但在現時低息環境下,此因素的重要性相對輕微。

 

延伸閱讀:《出期制勝》丁世民

Global Finance

Share Button
Site Protection is enabled by using WP Site Protector from Exattosof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