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富足理財 / 【施永青觀點】子女教育基金是否必須?

【施永青觀點】子女教育基金是否必須?

前陣子,城中富豪娶媳婦,引來坊間不少羨慕的目光。有傳言謂︰幸運兒的父母曾花了五百多萬元送子女出洋留學,才把女兒培養到既有美貌又有智慧,因而贏得富豪家族的垂青。傳聞︰這次女家收到的禮金高達四億,以五百餘萬換來這麼高的回報,實在值得投資。

施永青,香港中原地產創辦人之一,現兼任《AM730》主席,每日撰寫專欄《C觀點》,分享經營心得及人生領悟;著有《我行我道》系列叢書。

不少理財顧問乘機借此熱門話題推銷他們的子女教育基金套餐,叫父母未雨綢繆,在子女未出世前就開始分段買入投資基金,以便子女可以出國留學,爭取完成碩士課程後才出社會工作。

據這些理財顧問推算,要完成這個目標,起碼要有250萬至500萬元的資金,我覺得這樣的標準訂得太高。想不到竟有自命知識分子刊物的傳媒,被這些理財顧問所利用,為他們免費宣傳,把子女教育與高攀豪門混為一談,實在缺乏批判能力。

之前已有電視廣告,把養育孩子的成本估價400萬,現在又估計單教育一環已要500萬;這樣的說法如果可以成立的話,豈不是叫大部分香港人都不要生孩子?如果家裡無法籌集這筆資金,我們的孩子豈不是沒有成才的希望?我們的傳媒竟宣揚這樣的訊息,究竟居心何在?

應抽時間關心子女成長

其實子女能否成才,關鍵不在於父母能籌得多少教育基金,而在於父母對子女有多少愛心。只有真正關心子女前途的父母,才能在子女成長的過程中循循善誘,誨人不倦;這些都不是金錢可以代替的。

子女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需要,任何一個時期出現錯失,都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小學時期最怕基礎打不好,以後想發力去追也可能不足;升上中學後,最怕過度反叛,從此與社會及家庭背道而馳;上到大學,最怕只顧談戀愛,因而迷失理智,前功盡廢。要子女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出錯,需要父母無微不至的關心愛護,技術反是次要的。我見過不少本身教育水平不高的父母,從未上過子女教育課程,全憑愛心,他們的子女一樣可以成才,而且非常孝順父母。

子女只要感受到父母的愛心,明白自己的處境,就會立志為將來的前途打算;否則,任是父母準備了多少教育基金,一樣得錢無所用,眼白白看著子女遠離父母的期望,心中只有無奈。

香港早有九年免費教育,之後成績好的可以申請獎學金,不然也可以申請貸款,有讀書能力的不愁沒有機會升學。作為父母的,與其拚命搵錢去籌子女教育基金,不如抽多一點時間去關心子女的成長。

 

延伸閱讀:《我行我道(II) 自在生活的睿智》施永青著

電子書試讀:https://goo.gl/9HY2pV

Share Button
Site Protection is enabled by using WP Site Protector from Exattosof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