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特朗普退出了《巴黎協定》,但近年愈趨頻繁的異常氣候,卻是不爭的事實。每個行業都會受氣候影響,春夏秋冬,年復一年,人們會形成特定的工作習慣,致企業都產生較固定的行為模式。但如果氣候突然發生變化,比如初春突遇極寒、夏天乾旱、冬季突發水災等氣候異常現象時,就會打亂日常的經濟活動,對於企業經營和產業必然造成影響,這時就會改變投資者的判斷和預期,引發市場價格波動!
受氣候影響的行業很多,除了容易想到的農牧漁畜牧業外,還會延伸到公路、水路、鐵路、航空、基建、基礎和公用設施等,並與其他行業產生連鎖效應。例如,寒潮天氣可能對農業、煤炭、公用事業、航運等板塊有刺激作用。極寒天氣可能造成養殖業、種植業減產,帶來價格飆升,而氣候極低造成運輸不暢、庫存下降,農產品價格上漲等。此外,極寒天氣會帶來電力供應的需求加大,短期內推高動力煤價格。
與這些與經營相關的季節性因素相比,市場的「季節性」因素表現得更明顯,例如每年的3月15日至4月25日、6月15日至7月25日、9月15日至10月25日、12 月15 日至次年1月25日,多數基金都需要在這四個時段向投資者通報業績表現,大市就會出現「粉飾櫥窗」效應,股票經常會非理性地炒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