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股票投資 / 投資一分鐘 / 【投資一分鐘】 全球化副作用,「1月效應」不再有效!

【投資一分鐘】 全球化副作用,「1月效應」不再有效!

來到1月!總有投資者想起「1月效應」,計劃在月初入市,月尾離場,享受1月的升市待遇。但《睿富》提一提大家,翻查近15年的數據,「1月效應」對港股的命中率,只有不足5成!

主流的「1月效應」,是由美國投資銀行家Sidney Wachtel於1942年提出,由於員工受惠於公司年尾派發花紅,所以多了「閒錢」在年初投資。另一方面,基金公司亦數會在12月向客戶發表報告,為粉飾廚窗,在短時間內爭取更大回報,於是會在12月換出藍籌股,換入二三線風險股,結果就出現12月跌市的現象;但發表報告後,1月就會再次換入藍籌股,結果帶動股市1月轉升。

話雖如此,「1月效應」已是70多年前發現的現象,隨著環球資訊愈來愈流通、各地資金流動加快,資金對消息的敏感度更大,所以某地股市的特定規律(如「五窮、六絕、七翻身」),未來只會逐漸淡化。以2016年1月為例,受中國A股熔斷機制影響,環球股市都大跌,其中上證及恆指分別跌了22%及10%;美國當然亦不例外,當時美股三大指數的1月表現,更是近7年最差!

Share Button
Site Protection is enabled by using WP Site Protector from Exattosof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