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早結識對象好,還是晚一點好,哈佛經濟學家愛德華•格萊澤(Edward Glasser)設計一個搜尋模型來研究這問題。如果我們很清楚自己要甚麼,越早開始搜尋,當然越好,但是我們喜歡的東西會改變,尤其是年輕的時候那段時期。
王澤基,曾先後任職於多間國際投資銀行,現任香港中文大學金融專業應用教授。著有《反轉腦袋投資學》、《男女博弈經濟學》、《主場經濟學》。潘凱媛,現於投資研究機構擔任編輯,與王澤基教授合作撰寫該刊甚受讀者歡迎的專欄「ibanker教室」。著有《主場經濟學》。 |
所以找到年輕時喜歡的,不代表找到中年時喜歡的。如果還沒有「定性」,就晚一點比較好。此外,過早決定,就損失了往後的可能性。所以按照他的建議,比較好的做法,是先下訂金,認識可能的伴侶,但是等到比較成熟的時候才結婚。
沒有人能保證婚姻是幸福的基石,但數字告訴我們維持單身比結婚昂貴。最直接的,二人婚後一起生活,省了其中一人的一筆供樓租樓費,家具、電器、燈油火蠟開支也會更划算。結婚不僅減少二人的總開支,還會令收入增加。
美國2012 年發表的全國青年縱向調查(National Longitudinal Survey of Youth,NLSY)發現當地已婚男性的收入比單身男高出約四成(已將教育程度、工作經驗、智力、種族、子女數目定為控制因素),而已婚女性的收入則比單身女性減少約10%。
男女結婚,帶來的是非常不錯的溢價。同居的伴侶,也能得到結婚的部分好處,譬如是節省日常開支,但由於同居遠不及婚姻穩定,他們對於如買房子等長期聯合投資會謹慎得多。
延伸閱讀:《主場經濟學》王澤基 潘凱媛著
電子書試讀:https://goo.gl/AmU9l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