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出爐,財爺計劃推長者iBond,實行幫老友記抗通脹,通脹到底有乜咁得人驚?唔夠資格買長者iBond點算好?要抗通脹,好在還有其他方法⋯⋯
對追求收益的投資者來說,頭號敵人是誰?
答案對每一個人來說都不一樣,但你會見到共同之處:都是與購物力下降有關,也就是通脹。
通脹對你籃子裡的蛋有多大殺傷力?試看看一個簡單的例子,如通脹率平均每年3%,在12年間你現金流的購買力會削減30%,亦即是說一個62歲退休的人,到他74歲時會看見他每一元的購買力減少了30%。
通脹令購買力下降
到86歲,購買力就會降低一半。總括來說,每年僅3%的通脹,今天的1元,在少於25年後就只值5毫。
要明白通脹和購買力的關係很簡單,例如你家附近的零售商,一條麵包賣1.5元,若每年加價3%,25年後就會賣3元以上,若你現在每個月用5元買麵包,(我知很多人都不會將「麵包」列為每月預算表的一項,但容許我以此為例。)25年後,你用現在的5元只能買到半條麵包。實際上,你買麵包的購買力就是因為每年3%的通脹而減半。
我們很容易忽視通脹對未來現金流的影響。例如當你在退休或臨退休時,每年現金流有10萬美元,聽起來有很多,但如果這10萬美元不增長,在25年後的真正價值將會少於5萬美元。
投資會增派息股票
投資者可以如何抗通脹?找一些每年能派出高收益的投資工具吧。
其中一個抗通脹的方法,是集中在會持久地傾向增加派息的股票。這條數學題很易計,但影響力大。若你買一隻每年派息200元的股票,每年股息增長3%,你會在25年後每年收到逾400元的股息。再以麵包為例,股息增長的百分比與麵包價格的增幅一致,你的購買力就不會受影響。
底線是,若你的股息最少能與通脹率一致,更好是比通脹率更高,你真正的購買力才可以保持或有增長。
追求收益的投資者,最佳的朋友是股息有增長,但一般會因為只集中看現在的收益率,而忽略了未來的股息增長。這是錯誤的,特別是當你長時間持有股票。
延伸閱讀:《一本書學做收息王》卡爾森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