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年近70 歲的長者,本應可安享晚年,但由於家庭財政儲備不足,目前仍要透過兼職散工以應付基本生活開支,以及每月的保險供款。其實,這位長者已不是家庭收入之的支柱,仔女應已獨立,為何他仍需每月供壽險,來保障家人?
這類長者一般並不清楚保險計劃的類別,更遑論甚麼條款細則,也弄不清楚相關的紅利或保障範圍,只視之為長期儲蓄,深信最終能收回成本及保障。
資深財金專家雷裕武分析,一般人對保險則沒有太大戒心,普遍認定這是沒有風險的家庭保障或長期儲蓄,因此買入較實際需要更高的保障,或買入供款期極長的保險計劃,結果出現不少錯配情況。
必問保險經紀的5個問題
到底我們在投保前,有甚麼地方需要保險從業員詳細解釋?
一、保障:有關保單的一切保障和不保障的細則條款
二、收費:有關保單的收費詳情,包括行政費、管理費、延期罰款,以及其他隱藏收費等;
三、賠償範圍:投保人在索償時可能不獲賠償的情況;
四、潛在風險:投保計劃的潛在風險,特別是投資相連保險計劃,以及儲蓄保的紅利釐定方法等);
五、斷供:一旦投保人在供款期內,因失業、疾病和其他原因無力續供,後果如何,以及一旦斷供時客戶需要承擔的責任,特別是在不同時期退保時被扣除之費用細節;
設有21 天冷靜期
大部分保險從業員均屬專業人士,應願意為投保人清楚解答任何相關問題。為避免日後爭拗,或擔心自己未能完全掌握條款細則,雷裕武建議,如有需要,投保人或可考慮在見面時,邀請家人或朋友一同出席,了解所有相關細節。
現時的人壽保險一般設有21 天冷靜期,投保人在簽署保單後,可回家詳閱條款,如發現任何問題,可向銷售人員查明跟進,並有權在冷靜期內取消保單,取回保費。此外,買下保單後,如遇上任何查詢,也應盡快與相關保險從業員聯絡跟進,以求了解清楚。相信大部分保險從業員定當樂意協助。
延伸閱讀:《父母錢,不是孩子錢》雷裕武著
電子書試讀:https://goo.gl/b4v6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