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股票投資 / 高手智慧 / 【大師智富】「股壇教父」6大成功投資指南

【大師智富】「股壇教父」6大成功投資指南

被譽為「股壇教父」的著名金融學者西格爾(Jeremy J. Siegel)認為,若投資者要取得理想的股票回報,就必須保持長期的專注力和有紀律的投資策略。他並列出6大原則,希望有助新晉及資深投資者更有效實現投資目標。

西格爾(Jeremy J. Siegel),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金融學教授,被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譽為「股壇教父」;著有暢銷經典作《投資王道》(Stocks For The Long Run)。

 1. 合理預期

-確保預期與歷史維持一致。過去兩世紀,扣除通脹後的股票回報率介乎6%至7%,平均市盈率約15倍。

6.5%實質年回報(包括再投資股息),將令你的股票投資組合的購買力,每十年升近一倍。假如通脹維持在2%至3%的範圍,名義股票回報將是每年9%,令你的股票投資組合金額值每8年升一倍。

儘管股票回報錄得卓越的長期表現,卻不可與估值分割。6%至7%的實質回報,跟約15倍市盈率的大市相符。然而,為甚麼15倍一直是股價的「適當」市盈率,並沒有答案。而股市未來的市盈率可能上升至較高水平,因為交易成本和債券回報都下降。

 

2. 長期持股

-股票長遠回報遠較短期穩定。長遠來說,股票可補償投資者高通脹的損失,與債券相反。因此,隨著投資者的投資時間愈來愈長,投放於股票的資產應愈來愈多。

你的投資組合應持有的股票百分比,視乎個別情況而定。不過,根據歷史數據,長線投資者應持有壓倒性比例的股票。數據顯示,若持有超過20年或以上,股票將比債券取得較高回報,也承擔較低的通脹後風險。

財政部抗通脹證券是唯一的長期無風險資產。近年,這些債券的實質孳息介乎負1%至正1%,顯著低於股票的歷史回報。股票與債券的回報差額又稱為股票溢價,而所有有數據可查的國家,股票也一直備受追捧。

 

3. 指數基金

-股票投資組合的最大比例,應投放於低成本股票指數基金。

廣泛市場指數(如Wilshire 5000及標準普爾500指數)自1971年起跑贏近三分之二的互惠基金。指數投資者只要追求每年與大市同步,於計算長期回報時便很有可能領先群雄。

市面上有很多交易所賣買及指數化互惠基金,緊貼追蹤主要股票市場指數。市值加權指數基金的投資者,應堅持選擇總收費比例每年不超過0.15%的基金。

 

4. 分散投資

-把你的股票投資組合至少三分之一投資於國際股票(目前被界定為非以美國為總部的股票)。高增長國家的股票一般太貴,回報欠佳。

現在,美國只佔全球股本約一半,且份額正迅速減少,故持有海外股票是當今全球經濟必不可少的事。展望未來,公司總部的地理位置作為投資因素的重要性將逐漸減少。公司售賣甚麼產品,在哪裡發售,以及向誰發售,將會主導一個全新的分類系統。

儘管國家回報之間的短期相互關係有所增加,國際投資仍然具有說服力。在所有被研究的國家中,股票回報於上世紀也輕易勝過債券和固定收益資產。不要持有過多估值比例超過20倍的高增長國家資產,因投資者往往為了這些增長而多付了錢。

 

5. 價值投資

-歷史上,價值型股票(市盈率較低及股息率較高)比增長型股票擁有較高回報和較低風險。透過購買價值型股票的被動型指數投資組合,或基本因素加權指數基金,將你的投資組合調向以價值為主。

低市盈率及高股息率的股票在過去50年一直跑贏大市,而且承受較低的風險。其中一個原因是股價往往受到與股票真正價值無關的因素影響,例如流動性及稅項推動的交易、基於傳聞作出的投機交易,以及動量交易者的買賣活動。在這些情況下,相對其基礎定價較低的股票,很有可能為投資者帶來更理想的風險與回報表現。

投資者可透過買入低成本的價值型被動式投資組合,或以股息或收益而非市值來衡量股票比重的基本因素加權指數,來把握價格錯配的獲利良機。歷史上,基本因素加權指數較市值加權指數賺得較高回報,所承擔的風險也較低。

 

6. 謹守紀律

-制訂嚴格的規則,確保你的投資組合依循正確軌道前進,尤其是當你受制於剎那情緒的時候。

 投資者的情緒起伏,往往令股價偏離其基本價值。當所有人看好時入市,以及當所有人看淡時沽貨是難以抗拒的誘惑。由於難以擺脫市場氣氛的影響,交易頻繁的投資者的回報通常也不理想。

 

延伸閱讀:《投資王道(I)──洞悉股票的長勝秘密(增修版)》《投資王道(II)──洞悉市場的趨勢先機(增修版)》西格爾著

Share Button
Site Protection is enabled by using WP Site Protector from Exattosof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