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資紅酒之前,除了要對產品有認識之外,了解在市場上有甚麼人物和角色都非常重要。這樣,在買賣紅酒的時候,便更能掌握和運用市場訊息,有助投資者作一個更理智的決定。
黃瑞彪(Terence Wong),中港知名酒評家、葡萄培植及釀酒學首席顧問、葡萄酒學專業培訓師及酒經專欄作家,著作包括《醉人投資──從品酒到另類創富》。 |
紅酒市場上主要有以下五大類人:
第一類: 品酒為主的買家
這些買家購買葡萄酒只為了自己品嘗,亦可能是為了宴客,在中國此類買家有很多。近幾年,有人認為把Château Lafite Rothschild 甚至是其副牌酒Carruades deLafite 炒貴到驚人價格的是國內收藏家,其實買這些名酒的國內人,大部分並非收藏家而是飲家。
以北京為例,達官貴人在宴客時,如果要選法國佳釀,他們當然認為是Lafite最好 。而其他大城市的商家深明打好良好「關係」的重要性,當Lafite 成為了家傳戶曉的名牌,每逢在大節日宴客,他們要以名酒款待客人,首選Lafite 也很正常,個別顧客甚至不介意年份是否絕好。
此外,中國人特別喜愛「好彩頭」,帶有「8」字號碼的車牌特別受歡迎,葡萄酒也一樣,除了Lafite ,Penfolds的389 也十分受歡迎,在級別上當然有很大分別,還有Lafite 比其他的法國名釀更容易深入民心,並非一定是因名字的讀音容易,反而是Lafite 早已在中國部署,法國拉菲集團(DBR Lafite)夥拍中國中信集團(CITIC Group)在國內山東蓬萊設廠的消息傳遍中國,以Lafite 對酒的高要求,很多人正期望著產自中國的Lafite, 這比花錢在其他的宣傳上更見效。 Lafite只是一個例子,將來肯定有陸續的追隨者。
第二類: 看風駛舵的商家
他們未必是飲家,對酒的認識不多,但卻十分熟悉一大堆的名牌子,他們不大理會酒的品質,酒的貨源也並不重要,他們買酒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快速轉手獲利。
第三類: 資深收藏家
這一類人對酒的認識較深,酒莊名稱、排名榜上的位置、年份的好壞等全部都瞭如指掌。他們收藏葡萄酒的目的是供個人欣賞和品嘗,多於投機性地炒賣。當遇到合適的時機,他們才會考慮賣去心愛的酒來獲利,心態上與其他類別截然不同。
有一點值得留意,新一代的收藏家跟以往的有點不同,較為積極和進取的新一代收藏家,年紀通常較輕,部分未到四十歲可能已有很多的珍藏。而且他們不像老一輩的收藏家,由較便宜的酒入手,並且買的數量也比較少,新一代的花錢夠狠,買的是最好的,而且不會是「守酒奴」,他們買酒是要來享受。按目前的趨勢分析,愈來愈多這一類的收藏家來自俄羅斯、拉丁美洲和東南亞,尤其是中國。
第四類: 另類投資者
這類的買家可能並不喜歡飲酒,甚至是滴酒不沾,購買葡萄酒純屬一項投資,與購買及投資在黃金、外匯和股票一樣,對個別的葡萄酒不會有任何的感覺,買與賣完全是基於利潤的多寡。
第五類: 專業的酒商
此類買家包括一眾紅酒基金,他們對葡萄酒的價格和走勢、市場的運作等十分了解。他們購買葡萄酒雖然是一買一賣,但大部分卻無須驗貨,買賣形式與股票有點相似,完全是依靠檔案交收,葡萄酒則存放在一個大酒倉,假若客人要提貨,才安排付運。
延伸閱讀: 《醉人投資──從品酒到另類創富》黃瑞彪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