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股票投資 / 價值投資 / 【價值投資】謝清海親述惠理基金的投資秘訣

【價值投資】謝清海親述惠理基金的投資秘訣

惠理集團創辦人謝清海被譽為「金錢之王」,由管理小小的基金開始,現已成為亞洲首屈一指的資產管理公司,惠理的投資秘訣是什麼? 謝清海曾接受知名財經作家陳惠仁的專訪,罕有詳述如何「堅守價值投資方針」。

陳惠仁(Ronald W. Chan),香港Chartwell Capital Limited投資管理公司創辦人及投資總裁,知名財經作家,著作包括《金錢王者: 全球經濟價值投資大師致勝之鑰》及《尋找巴菲特的商業兵團》。

價值投資的概念源自西方,是著名價值投資者班傑明.格拉罕(Benjamin Graham)及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所擁護的一套投資框架。

謝清海明白到,他的貢獻是把這概念調整至適合亞洲本土的投資環境。要建立有機制的投資程序,他必須為團隊定下原則,那便是揀選股票的3R:

有合適的管理層(the right people)、合適的業務(the right business)以及合適的價格(the right price)。

在過程中,他把亞洲股票分成三大類:

1.低估值而不受歡迎的股票

2.合理價值而受高度推薦的股票

3.高估值的股票

謝清海解釋:「我們主要是尋找第一類股票,或介乎第一類及第二類之間的股票。第二類股票大多是由股票分析師所推薦的,所以我們總對這些建議存疑。至於第三類股票,則多是傳媒及的士司機推介的,所以我們從不考慮。我們的目標是買入第一類股票,等待它們變成第二類股,當它們開始進展至第三類時,我們便會沽出。」

不沾手傳媒和的士機推介的股票

縱使這套方法聽來很簡單,但實行起來時卻頗具挑戰性。「亞洲投資者不喜歡冒險買入不受歡迎的股票,所以這些低估值股票在亞洲市場的成交量可以是零,買賣程序是相當費力的。」

把股票分類並為有潛質股票作價值估算後,下一步就對其業務進行深入研究。謝清海與他的團隊為此設定了標準化的估值模式及比較指標,以便把股票與同業及跨行業的其他股票進行量化分析比較。

1990 年初, 格拉罕的《證券分析》(Security Analysis) 被視為團隊的重要參考書。到了1990 年後期,他們便選用了馬丁.佛德森(Martin Fridson)的《財務報表分析》(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 A Practitioner’s Guide)作參考之用。

謝清海解釋:「我們重視質量研究多於量化分析,因為亞洲區廉價股的業務大多是一塌糊塗,也就是格拉罕所稱的『雪茄煙頭』股(‘cigar butt’ stock),只剩一兩口可抽。縱使我以很好的折讓價買入,但因這些企業缺乏持續性及競爭優勢,所以仍是失敗的投資。現在惠理專注研究企業的優勢和核心競爭力。此外,我們團隊每年進行大約2,500 次企業探訪,務求親身考察企業的好與壞。」

親身考察企業好壞

一旦發掘到投資機會,謝清海和他的團隊便會認真商討,然後作最終的投資決定。「當牽涉投資決定時,總要有人發號施令,但這過程往往是團隊的弱點。假若你請財經教授為一單10 億美元的投資拍板,他大多難下決定,因為他的考慮太富於學術性了。有時候,作為分析師,縱使清楚自己的理論正確,但不想結果出錯而被責備,仍是害怕做最後決定。我稱這現象為缺乏獵殺本能。」

「為了避免出現這類猶疑不決的情況,我們從不因做錯投資決定而責備任何人,但這不代表我們隨意做決定。我們秉承佛家『無我』的教義,摒棄自我中心,縱使犯錯,也不會介懷別人對自己的想法。總括來說,我們只是針對事實,然後作出客觀判斷。」

「我們並非戰無不勝,亦曾經犯錯。自1993 至2012 年,從決策程序分析顯示,我們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決定是錯的,另外三分之一則介乎對與錯之間,剩下來的三分之一就是完全正確的。為了要比大市表現更佳,我們必須把錯誤的虧損減至最低,所以會時刻監管著我們的投資組合,從中識別好與壞的股票。在投資遊戲中,保持謙遜的人會比假裝聰明的人取得更大成就。」

分散投資較聰明

在擔任基金經理的早期,謝清海信奉集中持股法,不久之後,他覺得分散投資更為合適。「起初,我以集中持有 30 至 40 隻股票而感到自豪,及後我發覺市場上有太多騙人的伎倆,那些消息看來合理且具說服力,其實都是損害股東利益的計謀。此外,不管是商業、經濟或政治問題,亞洲企業的表現都會受外來因素影響。為了減低風險和虧損,分散投資是較聰明的做法。」

 

延伸閱讀: 《金錢王者: 全球經濟價值投資大師致勝之鑰》 陳惠仁

Stock Market Graphs

 

Share Button
Site Protection is enabled by using WP Site Protector from Exattosof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