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讀完書,在社會工作幾年後,大多已儲蓄到一筆錢,大約十至數十萬元。這筆說多不多、說少不少的資金,究竟應該用來買樓、買車、做生意、投資,還是作其他用途呢?
莊太量,中文大學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著有《人生煉金術的7大抉擇》。 |
經常在講座中分享理財心得的中大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很明白年輕人面對之誘惑 :「年輕人未有自己的事業,與同輩比較時,大多會互相比較名牌衣物、名車或鑽戒的大小。男孩子天生愛車,買車便立即可用來追女孩,載她到酒店吃飯,又可在同輩面前炫燿一番,自我感覺良好。」但這可能是令你陷入財困的不歸路!
養車支出 觸目驚心
他提醒,買車畢竟是龐大的開支,車價的開支只是個開始,以後的維修保養、牌費、保險、停車場月租、外出泊車費、隧道費、汽油開支、交通告票罰款及折舊等支出才是驚人數目。
「以買一輛30萬元,2,400cc的新車計,十年折舊九成,每年維修保養2 萬元、牌費保險1 萬元、停車場租金3 萬元、外出泊車費及隧道費1 萬元、汽油開支3萬元,以及其他開支1萬元,不計折舊,每年已需要11萬元。十年後汽車報銷,連同車價便需要140 萬元的開支,就算你減去節省了的十年公共交通開支(每年約1 萬元),養車十年就要130 萬元的開支 。」
投資得宜 十年翻一翻
平行時空地想想,如果另一年輕人沒有買車,把這30 萬元用作投資,投資得宜,十年後賺了一倍,即擁有60 萬元,那與買車男已使去130 萬元資產,大家已相差約200 萬元。
又如果大家各自繼續把錢投放在汽車的開支及投資兩方面,維持一輩子,由25 歲到75 歲,50 年的資產便相差1,000 萬元,即你擁有的會比朋友至少相差一層樓,即使你年薪百萬,也要多做十年才可退休。
那應該甚麼時間才買車?莊教授建議:「想買車時,不應只考慮手頭上的資金,而是要考慮汽車的開支佔收入的百分比。一個比較健康的比例是佔家庭收入的10%或以下,即如果汽車開支是9,000 元一個月,你的家庭月入需要約9 萬元,而車價最好不要超過月薪的四倍。如果你花在汽車上的開支遠超過這個比例,便最好先不要買車,待收入高一點才買。」